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机制,推动产业升级。会议听取了上半年钢铁、煤炭领域去产能情况汇报,认为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地方主责、企业主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有效推动去产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任务。去产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关于去产能的问题,是行政化去产能,还是在尊重市场、尊重法治的基础上去产能,是摆在许多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鲜明的态度——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去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去产能,是壮士断腕的过程。如果政府行政化主导去产能工作,就可能很容易忽视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也很容易出现“一刀切”,更会容易出现大量企业集体关停倒闭现象,还会出现上世纪末的大规模“下岗潮”,不仅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还会让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因此,产能一定要去,但是要慢慢地去,要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去。
煤炭、钢铁两大传统重工业领域中,并非所有企业和产品,都出现了严重过剩现象。相反,有一些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本身工艺先进又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为社会带来效益的企业,则不能被列入到去产能的行列。而只有那些影响环境,能耗巨大,安全不达标,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与产品,才应该被时代和社会淘汰。此外,去产能就意味着大量企业需要重组,大量职工需要转岗,那么,相同类型企业之间就需要加快兼并收购工作,企业也要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不给落后产能、严重过剩领域的企业完成审批,严格授信过程,还要做好监督问责等相关工作。
去产能,必然会是一个很痛的过程。但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法律制度的去产能则会减缓痛感。尊重市场规律,是依靠当下产能不过剩的领域和企业,依靠新兴经济来吸收产能过剩领域的资源。而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多次表态“避免出现大规模下岗潮”的底气所在。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就是这样简单明了的关系。当下,政府通过建立法治市场化去产能的工作机制,就是要在积极处理改革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在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保民生的关系,是责任政府有所担当的体现。(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