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广东省审计厅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15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显示,广东个别地市数千套保障房长时间空置,个别建设资金闲置超过1年,部分保障房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同时,在用于保障房的债券资金方面,也存在闲置等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7月27日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在今年初的地方两会上,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被列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民生实事,安排了省级财政资金14亿元。如今看来,大量保障房被闲置,低收入困难群体没能得到理想的保障,更有大量的财政资金被闲置浪费,民生实事成了让群众闹心的大事,这无疑背离了政策的初衷,辜负了群众的期望。
其实,保障房长期闲置已是个老问题,并非广东省才有,比广东省严重的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国家审计署就公布数据显示,5个省的5个市县共有5.75万套保障性住房空置,可见,在闲置数量来说,广东个别地市还算不上最多。值得追问的是,大量保障性住房被长期闲置,是供过于求,低收入困难群体真的不需要了吗?
显然不是,从这些年媒体的报道分析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配套不齐,难以满足入住;位置偏远,对申请人来说存在极大的不便;申请门槛过高,导致符合条件的人太少。当然,这些都只是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则在于,地方政府的畸形政绩观,只求开工面积,不问投入使用,只求完成投资,疏于质量监管,更罔顾实际需求。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保障房闲置问题由来已久,为何审计部门年年发现,媒体年年曝光,依然屡屡出现,成了治愈不了的“顽疾”?答案显然在于,一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理,既没有搞清具体的闲置原因,也没有对相关责任人发起严厉的追责,从近年来被曝光的情况来看,要求整改后就几乎没有追责的下文。
另一方面,畸形政绩观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矫正,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来说,保障房建设依然可以从数字里出政绩,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来说,保障房建设的华丽数字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在没有严肃追责和畸形政绩观依然吃香的情况下,保障房长期闲置就会成为治愈不了“顽疾”。或许,只有正本清源,才能让保障房建设回归理性。(禹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