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以传承写答卷,让茶香润中国

发稿时间:2025-04-23 10:26: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闽山闽水间的茶文化,孕育着何种发展力量?4月21日,“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启动,记者在燕子窠、“三茶”统筹馆,了解一片叶如何成为南平生态优势产业之一;在大坪洲生态茶园、星村茶香径,欣赏茶山的春日风华;在“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多维度体验世界茶乡的魅力。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有着“碧水丹山”的生态画卷,亦有千年茶文化的深厚积淀,更以其独特的生态智慧、产业活力与文化张力,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路子。 

  武夷山保存着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其丹霞地貌的风化岩土壤与独特气候,孕育了岩茶独有的“岩骨”。这种自然禀赋,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可持续的生产力。以燕子窠生态茶园为例,茶农在教授团队指导下,推行“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作模式,使茶叶优品率得到提升,也帮助众多茶农摒弃化肥农药,让茶叶成为低碳经济的载体,也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在此形成闭环。

  茶文化并非静态的遗产,而是活态传承的文明实践。从“喊山祭茶”到“谷雨采茶”,既保留了“万众齐呼茶发芽”的集体记忆,又寄托着风调雨顺、茶叶丰收的寓意。星村镇采茶季举办的喊山开采仪式,将茶文化与现代文旅体验结合,发展成为兼具文化内涵与观赏性的民俗表演,吸引客商参与。与此同时,茶文化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当代生活,2025年以来,武夷山推出“武夷之春”七大主题文旅产品,涵盖茶宴、花事、云海等沉浸式体验,并举办了“非遗里的春节”等60余场活动。文化不再是历史的注脚,而是驱动产业增值的引擎。

  17世纪,武夷山茶文化搭载着“万里茶道”的驼铃走向世界,而今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获得国际认证,让“以茶会友”成为跨文明对话的桥梁,带有东方韵味的文化姿态。2024年福建省茶叶出口以1.81亿美元总额位列全国第三,茶文化走出去既彰显文化自信,又助力外贸打开增量空间。

  其实,文化传承绝非故纸堆里的怀旧,而是与时代命题的深度对话。当生态茶园与丹霞地貌相映成趣,当“喊山”仪式搭载文旅经济,当古老制茶技艺遇见智能科技,茶文化便为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协同发展孕育了新的打开方式。在这里,小小的茶叶都承载着“何以中国”的答案,也昭示我们,唯有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脉,方能于山水之间,泡出一壶跨越千年的时代新茶。(陆玄同)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