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赶场式相亲”婚恋快餐化与功利化让人纠结

发稿时间:2016-12-30 08: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某网站发布《2016单身人群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春节7天的长假期间,至少要进行8场相亲的人达到54.7%。这种“赶场式相亲”的人群中,深圳最为突出,有近三成的深圳单身男女坦言春节期间将进行“赶场式相亲”,其次为北京、广州、武汉和长沙。(12月29日《北京晨报》)

  对于剩男剩女而言,春节犹如一道难迈的“坎”;剩男剩女遭遇了标签化和污名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春节也提供了一个相亲的契机,“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赶场式相亲”不仅在城市上演,在乡村里也屡见不鲜。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恋文化遭遇浮躁、焦虑的社会心态,“赶场式相亲”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以合家团圆为文化内核的春节,让许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和张罗下,返乡的年轻人参与到了相亲竞争中去;“赶场式相亲”看似不可理喻,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为了不错过“脱单”机会,单身男女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参与 “赶场式相亲”。

  “赶场式相亲”说到底,就是婚恋越来越快餐化、功利化。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在其名著《社会的麦当劳化》中指出,社会的麦当劳化体现在文化的“麦当劳化”、生活方式的“麦当劳化”、娱乐的“麦当劳化”等。相亲的“麦当劳化”,已经成为一种无奈而尴尬的现实。

  在相亲的过程中,以财富为核心的阶层边界,和颜值、年龄、受教育状况、家庭结构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市场化和商品化将人们情感的欲求和满足以差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同质化、模式化的相亲桥段中,男女双方互问“身价”、互摸“家庭”早已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相亲可以标准化、流程化,“赶场式相亲”就具有了可行性。

  不论是在乎眼缘,还是注重物质条件,抑或重视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赶场式相亲”本质上也是不同婚恋观念的摩擦与碰撞。一旦对方不契合自己的婚恋观念,一些单身男女就迅速地转身离场,继续下一轮相亲。这样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表面上提高了相亲的效率,实际上却可能错过合适的婚恋对象。

  央视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一点特别在乎眼缘,年长一点好像很在乎条件,再往后,发苍苍,视茫茫,牙齿动摇的时候,可能关乎你幸福的最重要的其实是生活方式”。不被功利、世俗的婚恋观所裹挟,听从内心的声音,追求生活方式的契合和精神世界的贴近,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清晰地认识自我、理性地调试自我,单身男女即使不“赶场式相亲”,也能找到可以“执子之手”的另一半。(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