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我们该怎样对伤童案进行反思

发稿时间:2016-04-26 13: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4月24日下午,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徐口村一名中年男子对6名儿童行凶,致2死4伤。北京警方于当日23时31分,在北京南站将犯罪嫌疑人徐某抓获。经初步审查,徐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已被依法移交江苏警方。(4月25日《新京报》)

  尽管嫌犯已经被捕,他伤童的动机也快要大白于天下,但一联想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瞬间被阴暗所扼杀,被无端的戾气所伤害,我们的心头便久久不能平静。实在不敢想象,当那罪恶的刀子将个人之恶加害于这些羸弱的身躯之上时,手无寸铁的孩子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无助与呐喊,而那些伴随着血与泪的挣扎,又究竟对这个世界的恶充满了怎样的恐惧与绝望?

  这两天,我们亲见着燃烧的怒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这无尽的愤怒,既是整个社会锥心的疼痛,亦是人们对这些个人之恶不加掩饰的憎恨。但愤怒决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痛恨“恶人”更不是保护孩子的最佳手段,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或许还在于如何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去反思社会该从何处着手以形成合力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惯常的反思路径,大概是通过更为细致的调查以走进嫌犯的生活,了解他在生活中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并尽可能的从这些反常中找到他们会将个体之恶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原因。这样的反思的确可以为悲剧的深入探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但反过来一想却又完全不成立。因为不管怎么说,之于这个社会,孩子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成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公,他都不应该将这样的恶转嫁在孩子身上。这既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也是我们不可退却的底线。

  但当我们将这样的悲剧放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反思,又竟是那样的无力与焦灼。这种无力,来源于我们不知道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而这种焦灼感,却又表现在孩子健康成长上,我们似乎还有补不完的漏洞和做不完的事。

  因此,于当下而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嫌犯该负的责任,法律自会给他最严肃的处罚,但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又是不是更该多一点友善、少一点戾气。我们虽然不能将嫌犯应付的责任推给其它人,但有一点至少是肯定的:如果社会少一点戾气、多一些体谅,我们和孩子可能都会更有安全感。而跳出这件事来看,整个社会对儿童的保护却也并不如大家所愿,学校周围的毒地、家庭中的暴力、老师施加给学生的性侵,这些,无不反衬着在保护孩子这件事上,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存在着失职。

  所以,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打击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固然是防范儿童再次受到伤害的重要方式,但和这同样重要的,还有未雨绸缪的提前预防和每一个体的深入反思。如果所有的保护体系都形同虚设,如果所有的个体都只看到了嫌犯的罪恶而没有看到自己的责任,那么,当下语境中的诸多愤怒与指责便会相当廉价。(张剑)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