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如果还“爆买”动辄数万元的奢侈品、上千元的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高端耐用品,那就OUT了。“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这个春节,儿童感冒药、卫生巾、丝袜、安全套、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等一大批低价日用品纷纷登上“热卖品榜单”。(2月17日现代金报)
外国的月亮当然不见得比中国的圆,但,如果在制造业上客观评断,即便不是引力波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制造依然还有很长的快速奔跑的空间。一句话,纵使眼睛不是雪亮的,消费者断然也不是傻子,“爆买”背后,怒其不争才是主因。
前两年,日本马桶盖在中国制造业内掀起“腥风血雨”,国内马桶盖企业纷纷“意难平”,怪中国消费者见异思迁。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抽查智能马桶盖,“合格率仅为60%”。这酸爽的数字,算是为各种傲娇的埋怨深深打脸。是啊,大飞机和高铁都有了,圆珠笔芯却造不好,天理何在呢?
春节去国外“买买买”,其实也挺无奈。大包小包,拖家携口,算汇率、比价格,各种托运和清关的麻烦,没事儿谁愿意吃这份苦。如此费心巴力,道理其实还是那个道理:就像一次入手20盒感冒药的上海妈妈说的,对比日本感冒药与国产感冒药,二者在成分原料上差别并不大,但“日本感冒药的口感明显好很多,且有专门针对小孩的十几种不同口味,包装精致、设计也非常可爱,哄孩子吃药省力多了。”有钱有闲,谁都愿选择更好的。但这事还是让中国制药企业深感耻辱,因为“事实上,很多日本药的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但国民仍赶到日本‘抢药’,这说明在产品品质、附加值、消费体验方面,中国药企还有很大差距。”原材料都一样,不过一转手,这“妙手生花”的本事,果真很玄幻?
答案恐怕未必太复杂。只须问一声:中国药企在乎过消费者的口感吗?
“感冒药的口感”,听起来有些奢侈,在实际消费体验中,却是很走心、很实用的一件事。在感冒药上绣出花儿来,是制造业的真本事。如果在药企的眼里,消费者只是持币待宰的虚化群体,只是市场交易中的对立方,那么,它们自然不需要细分消费需求,不需要照顾看似“小众”的消费心理。最大的心思,就偏移到广告忽悠、包装过度、价格投机等领域去了。
还是数字最有发言权:一方面,2014年,国家药审中心接受新的药品注册申请8868个,“这里面重复申请,无效、虚假申请的数量很多,尤其是改变剂型、包装、药品名称的药品注册数量,这也使得药品注册审批过慢。”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总体上国际新药研发费用大约需要5亿美元至10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10%。而随着国内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的披露,截至2月16日,总计有7家药企披露了研发费用总额及研发费用总额占其去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其中哈药股份的医药研发费用为最高,不过,占其去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1.27%。
心在什么地方,脚就奔向什么方向。旅游季成了海外淘的“爆单季”,中国制造真该放下身段,听听市场怎么说、猜猜消费者怎么想。(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