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以重塑制造优势为支点推进特色工业化

发稿时间:2016-04-17 04:14: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近现代以来,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强国之路显示出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制造业的强大,中国围绕强国富民所进行的工业化道路探索尽管漫长曲折,但是到目前已经在过去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构成了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迈向世界强国的发展基础,现在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契合中国基本国情、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再兴战略”“工业4.0”等战略,力争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制造”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约束下,面临被主导高新技术发展的发达国家和更具低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挤压在中间的窘境。以中国制造作为核心支撑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约束下,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质量效益提升、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可见,“中国制造”亟待在全球化分工不断深化调整格局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分工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谋求中国制造新竞争优势,推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强国转变。

  面对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与全球产业结构格局调整的浪潮,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的中国,正处于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动力支撑转换期和战略调整期,中国必须加快改变对传统经济增长外生比较优势的过度依赖,在开放体系下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作为重塑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支点,将短期比较优势转化培育成为长期竞争优势,切实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水平,深度参与并逐步引领制造产业的全球再分工,通过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工业化。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重在以构建系统化技术创新体系为支点,为中国特色工业化打造坚实的创新基点。围绕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创新链、资源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成果转化,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重在以分工深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支点,为中国特色工业化打造广泛的创新条件。当前我国制造业要力求在产业价值链更为细分的某些环节取得突破,这样便能将取得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环节进一步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一方面会不断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会引导部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化解落后产能,在大中小企业进一步协同发展中取得递增的规模报酬,从而为促进就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重在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为支点,为中国特色工业化打造持续的创新动力。由于我国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土地、劳动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机制和供给机制扭曲,导致一些低端制造业过度配置资源,严重影响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成本和竞争行为,出现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低质量、低效益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有助于中国制造摆脱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的被动局面。当然,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还要克服“重制造业、轻服务业”和“脱离制造业,片面追求服务业比重”的不良倾向,切实认清产业附加值提升与发展转型进程中制造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比例协调和动态契合。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重在以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点,为中国特色工业化打造有力的创新引擎。对我国而言,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又是优化产业结构、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支撑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控制力,充分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大、产业门类齐全、创新成本平均分摊比较低的优势。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产业分工的要素组合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重在以强化制度创新为支点,为中国特色工业化打造有利的创新保障。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因此,着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善的制度环境和保障。这就需要系统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制度创新降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的协调成本,综合提高产业治理水平。为此,政府需要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立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前引导、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稳定透明、开放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全球制高点,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面重塑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此,我们需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战略定力、政策支撑统一于制造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加速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护航。

  (杨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