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对自己的产品仔细雕琢、潜心打造过程中所闪耀出的一种精神理念,体现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追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对我们来说,工匠精神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我们常常将那些心灵手巧、具有熟练技术的劳动者称为能工巧匠,这其实就是对工匠精神一种提炼。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指的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劳动的执着与专注。同时,也正是从凝聚工匠精神的一件又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中,我们看到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已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19.8%,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下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需要有大批产业工人通过潜心努力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进化,提升“中国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制造业强国必定也会成为经济强国,而通过建设好尊重并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让工匠型的人才不断涌现,从而推动制造业步入更高、更强发展轨道,这是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重要途径。不过,如果通过更高、更远、更广的视角来看,工匠精神绝并不只是制造业的专属特性。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职业的敬仰和奋斗,在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中呈现出劳动之美和价值所在,这一点对产业工人来讲尤为重要,因为一旦没有了工匠精神,社会也就无法托起产业巨轮扬帆远航。但是,对于其他产业的劳动者来说,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同样少不了他们的汗水和奉献,他们身上的所洋溢的昂扬斗志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期待。
当下,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中国梦等目标任重道远,光有蓝图和信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凝聚各行各业、千千万万个工匠们的智慧,加快由中国制造脱胎换骨到到中国智造的前进步伐,用工匠精神点燃信仰和激情、创造财富和价值、提升国力和形象,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