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信义夫妻”风险社会的人性救赎

发稿时间:2015-01-22 08: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5年前,湖北“信义兄弟”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5年后,一对“信义夫妻”的故事,又让网友们纷纷点赞。1月12日,自湖北应城来武汉打工的邓双生,在承揽环卫工作的妻子被撞身亡后,面对大笔的医疗费和迟迟不能回家安葬的妻子遗体,遵妻遗嘱如期给32位工友结薪。(1月21日《人民日报》)

  不论是“信义店主”,还是“还债讣告”,抑或“信义夫妻”,突如其来的疾病和交通意外不仅给家庭结构带来了破坏,也为风险社会增添了艰辛和悲情的注脚。然而,面对悲苦的人生,这些老百姓并没有被苦难压倒,而是用朴素人性中的善良和本分,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诚信故事。

  “信义夫妻”见证了邓双生的痛苦与悲伤,也见证了他的责任和担当,更重要的,是见证了他的不遗忘,和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和决心。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邓双生作为妻子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应当在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清偿妻子所欠债务。“信义夫妻”不仅履行法定义务,坚守了契约精神,也完成了一次社会信任的积累和再生产。

  在现代的法理话语中,契约就是书面上的白纸黑字;在传统的道德叙事中,契约就是一种说话算数的“良知”,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对农民工脆弱生存生态的感同身受、将心比心,让邓双生夫妇从共同体意识出发,成就了一对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佩的“信义夫妻”。不愿意辜负别人的信任、不愿意亏欠别人的“信义夫妻”,让人们体验到道德良知和朴素人性的强大力量。

  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层出不穷的道德式微现象,许多人都着眼于制度和基础秩序的重建,却忽视了对朴素人性的唤醒和救赎。只有当个体的人性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公共秩序和社会文明才会得到坚固的支撑。毕竟,再完美的制度也难免存在“漏洞”,而能够有效地堵着这些漏洞的,就是人性中的善良和责任。

  正如著名文学家冰心所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它脚底下细小的泥沙”。在这个习惯“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歧视的农民工,却用具体而微的言行,托举良知善行,建构道德高地。“信义夫妻”在改善道德生态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前行的动力。

  人性的光亮和温暖,为时代精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爱与善的火种从来都不曾熄灭,只是需要点燃和激发。满足时代的信仰渴求,抚平社会的精神焦虑,不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平凡人身上。就此而言,“信义夫妻”实现了从法律责任到人性救赎的价值超越,是契合时代的道德标杆。(杨朝清)

责任编辑:贾元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