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从往年两会热点来看,乡村振兴必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就对乡村振兴过程中交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前期的各种网上网下的讨论中,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而以往简单粗放,只管走得了的建设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唱响“交通科学发展”好声音。
实现乡村振兴,交通建设总体布局规划需适度超前。加强乡村交通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居民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可以说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这就要求需要我们在交通布局上提前谋划,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助力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系。这就需要交通部门尤其是铁路和公路负责部门提前联手,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铁路网、公路网覆盖,优化列车、陆路运输开行方案,使铁路和公路交织成网,为乡村振兴打造坚实发展基础。
对于中西部重点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交通建设需要“大手笔”。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要实现这一地区的乡村振兴,交通建设方面就需要类似修建高铁这样的“大手笔”。修建高铁为这些地区带来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回流等社会效益难以估量。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必然增加,届时地方财政再给予当地高铁合理补贴,相信足以弥补当地高铁运营维护所带来的成本。正如不久前一部微电影《熊猫的心愿》所描述的那样:在中西部乡村地区,有着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村里随处可见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身影。而高铁“佛坪站”的设立,让原本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佛坪搭上了发展旅游的快车,小熊猫的父母由此决定回乡创业,一家人最终得以团圆。
实现乡村振兴,交通建设也要兼顾考虑“绿水青山”。越是贫困的乡村地区,人们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往往越低。现阶段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因此,贫困地区以往因落后而几乎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现如今反而成为了有利于当地发展的自然资源。而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就需要当地在交通建设过程中进行“保守”操作,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就比如西成高铁在途径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地段,设置长达29.8公里的鸟类防护工程装置。看似增加了建设成本,但其为当地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后期再进行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必将远远超过加装防护工程所增加的建设成本。
乡村振兴离不开交通建设,而如今的交通建设也再不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难么简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变,乡村的交通建设也必然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两会日渐临近,相信交通领域必然会有更多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地,让我们共同期待。(曹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