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约车涨价,是“垄断”产物还是理性回归?

发稿时间:2016-09-18 17: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最近在不同的场合都听到关于“专车”涨价的讨论,有些论断会简单的把价格上涨原因归咎为行业“垄断”,果真如此吗?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之一,其市场的健康程度本应以服务、价格、安全等综合因素作为衡量标准,“补贴大战”带来的低价出行业态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

  快车价格仍优于出租车

  提到滴滴、优步、易到、神州这些国内知名的网约车平台,很多人会笼统的把它们提供的服务称之为“专车”服务。但实际上网约车平台提供的“专车”服务已经划分的十分细致。以目前网约车市场用户较多的滴滴出行为例,其提供的网约车服务,细致分为快车(又分为拼车和不拼车)、专车(又分为舒适性、七座商务和豪华型三种)、顺风车等。

  就笔者所知,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早期推广的多是专车服务,其价格高于出租车。真正让网约车开始走入千家万户的,是滴滴快车、人民优步等收费低于传统出租车的快车服务。而目前关于涨价话题引发最多争议的也是快车服务,人们的观点多是:“快车以前比出租车便宜不少,现在怎么能涨价呢?”

  近日笔者做了个测试,从北京东五环外的管庄打车前往东直门。传统出租车在早高峰期间,加上拥堵等收费约在74-80元。滴滴快车(不拼车)在同样的早高峰期间,收费为62-68元(选择拼车时的价格则在50元左右)。而今年6月份在同样的早高峰时段及路程时,滴滴快车(不拼车)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可见,快车收费确有上涨。

  同时,相同的拥堵时段及路程,各家平台的专车(滴滴专车、优步、易到、神州专车)近日的收费价格则基本都在80元以上。这个价格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可以发现,目前在北京,快车的收费确实有明显的上调,但其价格相比传统出租车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再考虑到目前还有更廉价的拼车服务等,在网约车涨价后,乘客仍然可以享受到低价的快车服务。

  “高补贴”业态本就不可持续

  早先网约车确实便宜,有的平台充“一千送一千”、“初次打车1元”等等。但通过大量补贴造成的竞争价格战,是滴滴出行、优步中国、易到、神州这些网约车平台激烈混战的结果。这种依托平台“烧”投资人的钱来高额补贴所构造出来的专车服务市场,本身就不是健康的。

  为了能够竞争司机和乘客,网约车平台投入大量的双向补贴。这就造成了一定问题,乘客通过使用优惠券享受低价出行,养成了廉价消费习惯。对于司机来说,习惯了平台给予的高额补贴,甚至还冒出了专门靠给司机刷单赚钱的非法职业,“来,给‘刷’两针去机场的单!”

  这种“高补贴”状态必然是非常态、甚至是病态的。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烧了大把钱所获得的司机和乘客,必然会对他们视若珍宝,甚至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对司机的妥协,就是尽管有些司机的车辆和服务并不那么令人满意,离着一位专业的司机还有些距离,但因为平台是砸钱获取的这些司机,所以轻易是不愿意“砍掉”他们的。

  对乘客的妥协,就是有些本应被公共交通分流的人群,却仍然在“高补贴”下选择打车出行。笔者曾经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差时,遇到一次网约车平台的竞争所带来的奇怪现象,“1元打车”,于是有些人明明坐公交车一站地就能到的地方,也要去打车。这些人群本就不应该是网约车或出租车的目标人群。

  这种妥协是否能长久?当然不可持续。对于任何的服务改进、技术提升、安全保障等来说,都是需要网约车平台花费时间和金钱成本的。乘客不能一方面希望网约车服务能够不断的从各方面尽善尽美,另一方面又希望平台的价格永远无底线的便宜下去。

  故此,在目前这种竞争下,由于滴滴出行收购了优步中国,反而对中国的网约车出行市场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可以从与优步中国的恶性竞争中脱身而出,将更多的将精力和资本使用于改进网约车服务的质量水平,这是好事情。对于中国的网约车服务市场,从非常态的价格战中,转换到服务、安全和价格的综合比拼中,对行业发展亦是有利的。

  乘客自会“用脚来投票”

  对网约车平台来说,没有人会主动去上调价格,互联网时代可以合法加入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如果价格抬得太高,消费者就会转坐其他网约车平台或者干脆选择出租车,这种消费者用脚来投票的市场机制是良性的,并没有因为一两家公司的合并而发生改变。

  简单的论断网约车涨价不合理,这也是不理性的。此前的廉价出行,诞生于网约车平台竞争的非常态状况,是一种非常态的服务,而对于一个健康的出行服务市场来说,本应该来衡量的,是服务的质量、相对应的价格、安全的品质等综合性的因素。

  现行的出租车问题很多,如车辆车况不佳,北京出租车多是伊兰特、捷达等,乘坐舒适度一般。司机服务水平差异较大,有司机抽烟、一路听相声、爆粗口,有的司机一路各种使用电台与同行聊天,乘客被迫沦为其听众。更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出租车司机不打表,漫天要价。同时,如果乘客没有留下打车票,事后的维权亦是麻烦事。

  现行网约车中的快车亦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车辆车况一般,有的司机并不职业(如不认路,过于依赖导航),甚至一些司机会与乘客发生冲突。

  而从目前乘客普遍对网约车寄予的期望的是,希望车辆的状况比较好(也即是尽量要比出租车好),希望司机的素质能够比较高,希望安全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希望随时随地能够打到车(运力足),希望价钱能够相对比较低。

  那问题就来了,暂不谈收费较高的专车,单说收费较为低廉的快车,如果其提供的服务品质完胜现有的出租车服务,那么乘客是否愿意为此支付等同于出租车的价格?是否会坚持要求快车价格远低于出租车?

  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经济学原理,是人们必须要尊重的。现行的出租车以及新技术的创新产品网约车,哪个能走的更远,不是简单看谁便宜,而应取决于谁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服务,谁的综合性价比更高。消费者会用脚来投票。

  网约车价格是回归理性

  就网约车行业从“补贴大战”回归到正常的服务品质竞争方面看,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是一件好事情。关于法律上新滴滴出行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垄断,笔者曾经专门撰文进行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只简单提出,笔者并不认为新滴滴出行构成中国出行市场的支配地位,更奢谈能够滥用支配地位随意操控市场价格,因为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是多样化的。

  专车,出租车,租车,拼车,甚至是公交、地铁,最终消费者的选择,必然将是根据服务的质量、安全性、价格等作出综合性的选择。绝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左右的。更何况,我们应该乐见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收购外资企业。

  这次收购后,新滴滴出行采取的举措之一——司机服务信用体系,也即是让乘客评价成为车主收入的衡量指标甚至优胜劣汰标准,便是网约车行业向良性发展的重要信号。

  就笔者的理解,这正是滴滴出行在收购优步中国后,开始进行的“自审断臂”。毕竟,由于前期竞争中,大量的司机涌入平台,服务素质不一,也给滴滴出行带来了众多的争议,但目前看,正是由于这次收购,使得滴滴能够开始更多的投入时间精力在规范服务,提升服务品质上。仅仅上述的快车司机服务信用体系,便可以将大量服务不好、素质差的快车司机,剔除出网约车司机的队伍。

  说回到最让乘客有直观感受的价格因素,笔者认为网约车(专车、快车等)的价格目前是一个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

  对于乘客来说,一方面希望享受低价出行,另一方面希望获得高品质的服务,鱼与熊掌要想兼得,也必须从自身开始理性的看待和接受网约车价格的合理调整。(王别山)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