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监控、天眼“数人头”、全智能化监控广场人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广州火车站繁忙而有序的春运现场背后,是春运指挥部运用大数据和这一系列人工智能手段进行的指挥和调度,堪称春运的“最强大脑”。昨日,记者从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获悉,春运开始5天以来,广州地区共发送旅客392.1万人次,同比增长7%。(1月19日 信息时报)
每年春运,近30亿人次的集中出行,都是对我国家交通设施、运力配比、组织精细程度等等诸多要素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验。提起春运,人们眼前立即浮现的是站台上大包小裹、人头攒动的场面,不过,随着互联网+,以及科技发展,近几年的春运也让出行者有了“舒爽”体验。
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无时不印证了“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绝对正确。对春运来说,网络购票、刷脸进站,自动取票机上取票、智能机器人答疑,让每一个出行者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给春运披上了一道道“智慧”的霞光。
综观我国铁路发展史,从1876年英国人在中国上海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吴凇铁路、到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再到中国制造的拳头产品—中国高铁;从青藏铁路、哈齐客专、再到去年12月28日全线贯通的沪昆高铁;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普速列车、快速列车、客运专线,再到高铁;从绿皮车、空调车,再到高铁的等级车厢和座位,这些质的变化,哪一次进步不是潜心研究,刻苦攻关的结果,哪一次进步不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科技突破,让春运服务也有了质的飞跃,并惠及到了每一名出行者。现在,出行者不必再为在拥挤的候车室排队购票而难受,不必再为火车的“蜗牛”速度而心烦,不必再为乘车环境难忍而头疼,不必再为长途旅行反复倒车而怯步……
春运,这个让中国百姓纠结了多年的沉重话题,相信从“一票难求”到“走的从容”还会有一段距离,但是在科技的催动下,一定为时不远矣。(姜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