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人才新政,为招揽人才各出奇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颇引人注目。两会期间,全国各地的人才政策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3月6日《人民日报》)
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这才是城市引才存在的现实问题,即仅靠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先进奖励等物质奖励手段埋头“撒钱”,可能很难达到最好的引才效果。引进人才需要在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等方面精准着力,最后再辅以经济上的激励,生活上的便利,才会产生更好的示范效应。
这并非无的放矢。近年来,全国各地人才新政一浪盖一浪。尤其在2017年,二三线重点城市掀起了以争夺本科生为重点的“抢人大战”,颇受舆论关注。“抢人大战”展现了二三线城市求贤若渴的姿态,也彰显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与强烈信心,更折射了硝烟弥漫时不我待的城市竞争。
这些人才新政发布之后,也确实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效果。比如成都发布的“蓉漂”计划提供外地大学生来蓉求职七天免费住宿等优惠,的确能给青年学子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释放城市的包容和善意。武汉承诺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让青年学子买到住房等等。在这些富有诚意的引才政策吸引下,各地人才落户数量同比大幅提升,显示了人才新政的强大感召力。
但引来人才,显然只是一个开始。人才能不能留得住,能否在城市里扎稳脚跟,才是决定城市走向的关键要素。人才也是一种优质资源,随市场迁徙流动是其应有之义。而且随着其他大中城市的政策跟进,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已经大同小异、彼此趋同。在引才新政日趋雷同的现实语境下,曾经拥有巨大吸引力的人才新政就不再是一枝独秀。甚至可以说,城市引进人才早已走过了简单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是时候迈入比拼城市内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了。
练好城市引才内功,应该在搭建人才舞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留住人心。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引进了人才,却将人才束之高阁,既浪费了人才,又消解了引才政策的积极初衷,最终导致人才来来又去去。这就要求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如果说各项补贴和奖励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话,那么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方可以称之为精神层面。唯有物质与精神两条腿走路,城市发展之路才走得更快更好更宽阔。(汪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