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校“叫早”花式迭出背后的隐忧

发稿时间:2017-11-03 16: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同学,你已经扫码了,下一位……”早晨的淮海工学院校园里,学生们排队扫码“打卡”,扫码完成的同学有的去做早操,有的去跑步,还有的抱着书本进了早自习室。自10月9日起,淮海工学院正式启动了“健康生活·文明教室”系列学风作风建设工作,通过早起打卡,引导学生早睡早起,帮助养成良好生活作息。(11月2日 《中国青年报》)

  在学生叫早这个问题上,不少大学确实煞费苦心,有采取免费或优惠供应早餐的,有“起床协会”组织异性同学“叫起床”的,也有把早餐停供时间卡住的,现在又曝出通过定制早起打卡、二维码验证,来记录大学生早起情况,并将早起数据作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

  此前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3点到零点之间就寝的占52%,22%的受访者表示在零点到凌晨2点间就寝”;而在“熬夜原因”中,74%受访大学生选择“玩手机”,只有24%选择“学习”。另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大学生多项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上,出现了不少亟需纠正的问题,如“习惯熬夜,晚睡晚起”“沉迷玩手机,缺乏运动锻炼”等。人们不禁要问,高校学生到底怎么啦?难道从紧张的高考之后,就真的彻底放松了,他们沦为“起床困难户”背后的原因究竟在哪儿?

  不可否认,大学“花式”喊学生起床,体现的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可贵的责任践履,但恰恰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睡懒觉成风,这已成为高校管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

  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日常教学需要出发,早起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想方设法叫早是很有必要,其背后的动机和初衷,无疑是充满善意,但仅仅是通过各种花式叫早,就真的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尽管各类花式叫早也得学生们青睐,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终究是属于治标不治本之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何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够迎着晨曦出现在操场上,展现生命的律动,开启新的一天,这才是高校在教育必须思索和改进的地方。

  因此,在叫早这个问题上,学校可以用一点“小恩惠”来予以温暖地强调和提示,但更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激励,比如从制度设计的源头开始着力,从新生到校报到那天开始抓起,有效实现高中阶段和大学生活的作息规律和求知劲头延续。(谢晓刚)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