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母亲怒踩幼女”也是社会救助的一记耳光

发稿时间:2017-05-25 09:1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杭州市萧山街头一名母亲脚踩2岁女儿的视频被曝光,引发不少网友震惊和愤怒。当民警千里追寻找到事件的当事人黄某后,却引出了一段让人落泪的故事:黄某离异后,四处找工作无果。当天,黄某从最后的一点钱里拿出了2元钱,给女儿买了根烤香肠,结果女儿咬了一口便吐出来。黄某大声责骂女儿,遭到路人指责。自尊心极强的她情绪崩溃,一脚踩向自己的女儿……(新华社5月23日)

  不作践自己的孩子是全社会的道德底线。而这名母亲把女儿当成发泄工具,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推倒在地,大声辱骂并用脚猛踩。这无疑逾越了社会道德的底线,一句“心情糟糕”并不足以平息众怒。尽管这名母亲在事后表示了道歉,并讲出了自己的辛酸经历,尽管孩子的第二监护人邓先生明确表示不追究黄某的法律责任,但事件仍然值得深入考问。

  俗话说:一分钱压倒英雄汉。更何况,重压之下站立的是一名既没工作也无学历的离异女性?可以想象,此刻黄某是如何的焦虑与无助。人越是在无助的时候,越愿意将自己放在一个壳子里,敌视周围的一切。而黄某在被围观者怒怼的时候,就是一个“壳里人”。可见,我们更要站在社会的背景下检视黄某的过激反应。

  “母亲怒踩幼女”也是社会救助的一记耳光。表面看,黄某用脚猛踩女儿头部,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实际上,这样的虐待事件却并不鲜见。检索网络,会发现类似的虐童事件比比皆是。比如,今年3月,一名父亲酒后半夜回家,叫醒熟睡的儿子问要不要尿尿,孩子摇头不愿意,父亲不顾妻子阻拦,强行抱着儿子冲进厕所,直接把孩子的头按进马桶……父母心情差就拿孩子当出气筒,事后也往往不用承担责任,儿童权益保护的孱弱,由此可见一斑。如何强化儿童权益保护,此为拷问之一。

  如果说,儿童权益保护还算是一个大众舆论经常讨论的话题,那么,“怒踩幼女”背后的社会救助问题,却较少有人关注。而这,是此次事件最值得拷问的问题。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显然,独自抚养女儿且无经济来源的黄某,是符合此规定的。可现实却是,黄某即使已经食不果腹,却仍然对社会救助一无所知,更别提向有关部门求助了。

  “怒踩幼女”事件在网上发酵之后,社会关爱姗姗来迟。据报道,萧山区妇联、萧山区儿童福利院等部门伸出援手,正努力想办法帮助母女解决实际困难。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组织介入,当然是好事,但还不能替代政府的低保救助。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社会救助在宣传上还未做到广为人知,在覆盖度上更未做到应保则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道发展命题,更是一份民生答卷。而要做好这张考卷,需要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救济之网。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一方面转变观念,由“坐等审批低保”转变为主动救济;另一方面,要在手段上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特点,探索网络宣传救济政策、网上审批救济。而这,也是“怒踩幼女”事件向全社会提的一个醒。(薛家明)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