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春节前后云南丽江等知名景区旅游乱象频发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阮成发近日在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预计本月出台最严治理方案,从体制机制角度介入,斩断旅游产业各链条的灰色利益,力争用一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云南旅游乱象。(3月8日《新京报》)
在旅游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老百姓并不缺乏消费热情。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让人们对亲近大自然有了强烈的渴望。借着节假日的契机,老百姓心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激情与诉求被点燃。旅游将消费者的需要、认同、情感、文化勾连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次发泄压力、释放情绪和寻找美、发现美的机会。
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山川、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对于消费者来说颇具吸引力。然而,层出不穷的旅游乱象,切割了消费者对云南旅游的信任,损伤了老百姓对云南旅游的社会认同。五花八门的强制消费、形形色色的“旅游陷阱”不仅给游客带来了物质损伤,也带来精神伤害。当消费者的体面和尊严得不到呵护,风险再“这边独好”,也会降低游客的出游体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并没有“原罪”,却不能涸泽而渔。能宰一个算一个,能捞一笔算一笔,为了追逐利益,灰色利益链条上的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尽管“严禁”的紧箍咒偶有念诵,却难以从根本上止住“欲望号街车”。你进我退,你推我挡,善于游走在法律与市场监管夹缝地带的人们,将“钻空子”发挥得淋漓尽致,“云南旅游”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伤害。
同一个旅游景点,外地游客通常只会来一次。为了在“零和博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一些人进行了疯狂的利益变现。外地游客大都是分散的、个体化的,而导游、商家等旅游从业者则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外地游客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者,在“旅游陷阱”面前缺乏博弈的筹码与资本。
正如云南省省长阮成发所言,“热衷于追求旅游人数大幅增长,而不是旅游者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的“文化堕距”,显然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品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顽疾,斩断景区、旅行社、导游等之间的灰色利益链条,只有提升市场规范水平和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云南旅游才会更有品质。
旅游行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必然要朝着制度化、规范化道路行进。伤筋动骨、刮骨疗毒固然痛苦,却能够给云南旅游提供一个自我净化、重新洗牌的机会。尽管这会在短期降低一些人的收益,从长期来看却是一种“凤凰涅槃”。(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