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装修工坠亡不吉利”内心难安建构人为的藩篱

发稿时间:2017-02-22 14: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在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某小区,一名装修工从16楼坠至3楼平台不幸身亡。由于不少业主认为“遗体不能从小区电梯、楼梯、主干道运送出来,这不吉利。”民警、殡仪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设备,只好拨打了119求助。(2月21日《楚天都市报》)

  那些从事建筑、装修等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大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装修工坠亡只不过是农民工工伤频发、劳动保护滞后的一个缩影。对装修工的不幸遭遇缺乏基本的同情与悲悯,在“不吉利” 的“文化堕距”的裹挟下,一些业主用生硬、冰冷的态度去对待意外离世的装修工。

  在一个讲究“居者有其屋”的时代里,新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装修工坠亡与 “不吉利”联系在一起,这种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会带给人们消极的心理暗示。缺乏安全感、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的业主,习惯进行“过度联想”和“恶意的揣测”,让这位不幸去世的装修工遭遇了“二次伤害”。

  “不吉利”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问题。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不少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一拍”。社会定力的集体性缺失,让人们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丧失了理性、冷静、克制进行思维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群体情绪和结构性心理压力的裹挟下,面对一些 “不吉利”的论调,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业主们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尊重、敬畏每一个逝去的生命,不能因为身份差异就“区别对待”。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装修工不能享受业主及其家属同等的待遇;小区电梯、楼梯、主干道运送遗体,只是业主的权利。对于外来的“入侵者”,这些业主“一致对外”;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坠亡的装修工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忽略、漠视农民工的生命,成为一种让人痛心的现实。

  “装修工坠亡不吉利”不仅是一种价值认知上的误区,更是一种社会排斥。换言之,所谓“不吉利”的论调,说到底是为了建构不同群体的身份边界和社会距离。业主及其家属可以做的事情装修工却不能做,这样的身份强化,建构了一种人为的藩篱,让坠亡的装修工又一次失去了基本的体面与尊严。

  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里,入殓师不论死者何种身份,都给予他们终极关怀、温柔地对待每一个死者,引发不少观众的情感共鸣。善待逝去的生命,“事死如事生”;哪怕是卑微的农民工,死后也应该得到体恤与关爱。摆脱陈旧、落后的迷信文化的“枷锁”,破解“人心何安”的考题,关键在于形成坚定、笃信的标准去衡量世界、认识社会,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