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封山——开放——再封山”背后的“疏”“堵”之争

发稿时间:2016-07-15 10: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张家口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山--开放--再封山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舆情的导火索是7月9日网曝一些驴友为建宿营平地,用铁锹开挖高山草甸,还有一些驴友手捧连根拔起的金莲花,坐在金莲花花丛中拍照。事发后,7月12日,河北省林业厅责令小五台山管理局坚决制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山旅游、破坏野生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据7月14日《燕赵都市报》)
  而这并不是小五台山与驴友之间的第一次纠葛。据澎湃新闻报道,小五台山管理局曾于今年4月25日公开发布消息称,“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全年封山,在此期间内,严禁一切外来人员非法入山”。 然而在7月7日又出台的《关于驴友进山管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称东沟和北沟的实验区范围内,自2016年7月8日到2016年8月15日对驴友实行免费开放。7月12日,河北林业厅责令立即撤销《暂行规定》,这是5天之后的又一次“封山”。
  小五台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内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7月7日的《暂行规定》明确驴友可以进入的区域为实验区。
  这里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何管理局在发布“全年封山”令之后又“免费开放”? 管理局工作人员这样解释:每年7月份,小五台山特有的金莲花盛开,驴友争相赶来,人数众多,无法全部阻拦,因此拟采用疏通的方式,发布《暂行规定》,并和驴友在进山前签署协议,收取20元垃圾费。二是既然实验区是可以开展旅游活动的,那么为何还要“全面封山”?
  仔细探究小五台山“封山--开放--再封山”的轨迹,不难发现,表面上看,管理部门“朝令夕改”,实则实属无奈,这是一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与驴在“疏”和“堵”的矛盾基础上的斡旋。
  的确,小五台山是驴友心中的胜地。在网络上搜索“小五台山”,“旅游攻略”比比皆是,驴友所拍摄的露营、金莲花照片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在“封山”规定执行期间的记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由任性的驴友追求的是极致的美景和勇者无畏的情怀,一个小小管理局的规定,岂能“堵”的住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步?更有甚者,和被曝光的用铁锹开挖草甸的主使破坏者一样的职业领队,摸清了线路,弄清了地形,跟着他们走,可以很好的避开管理者的视线,看到最好的风景,露营在更好的位置。然而众所周知,最好的风景一般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驴友的恣意妄为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破坏。
  相反,小五台山管理者的力量就显得十分弱小。截至发稿前,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依然在调查、核实过程中,未落入法网。而网络曝光后的事后管理机制,使已经使多年形成的高山草甸得到了无法恢复的致命伤害。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管理者此前一直以宣传科普的方式来规范驴友行为,但收效始终不理想。而现有法律规定并不细致,处罚力度之小不足以平公愤。刚才我们提出的“为何实验区不开放旅游”的疑问,显然实属管理者的有心无力,仅规定开放了几天,生态环境就遭如此狠手,呜呼哀哉!于是“堵”战胜了“疏”,美丽的景色也不会被更多人所欣赏了。
  驴友自行“探索自然”造成环境破坏,已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职业领队”的素质与生态环境相关,他们游离在专业导游的资质审核和约束之外,已然需要更多的行为规范。生态环境管理者队伍和力量不足,已然制约着保护工作的进行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国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队伍,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促进实际工作的进行,让更严格的法律,更细致入微的制度打压破坏生态行为,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位公民的共识。(张庆华)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