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律师造谣被捕与留学生毕业后不回国竟然有关?

发稿时间:2016-07-09 09: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毕业后你回国吗?”“不回了,在那里我看不到希望……”这段极其简单的对话发生在2012年的下学年。当时我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东问题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在院长主持的一节课上,一位来旁听的中东裔美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几番交流后,虽已记不清交流的其他内容,但上面这两句对白,从此印在了我的脑海,并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即便是那时还略显稚嫩的我也很清楚,中东国家能来澳国立进行国际政治研究学习的学生,一定是那个国家的佼佼者。当这样一群人对自己的国家都彻底丧失信心时,这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我真的理解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从2010年底开始,我作为一名初入“中东问题研究”大门的学徒,一路看着一个又一个原本至少能够维持稳定的中东国家,在西方国家及国际主流媒体所鼓吹的美好口号下,在自诩为代表高尚、正义、未来的人群所策划的街头政治中,在西方力量公开支持的各路人马的军事叛变里,彻底的沦为了“阿拉伯之春”的牺牲品。“未来”、“希望”和“发展”,在那片“民主”之花绽放的土地上,再难见踪影。代价不可谓不大。

  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十几年来,动荡已经让近百万中东人为之丧失了生命,让近千万人为之离别了家园。虽然“小艾兰”惨死地中海沙滩的图片能偶然地激起国际社会的“良心”,但真当伊拉克首都南部区域发生造成292死亡的自杀式爆炸后,国际舆论却再难重现法国巴黎袭击时全球祈祷的“盛况”。退一步,即便盛况重现又能怎样?在廉价的祈祷后,身陷战火和动荡的中东人民,能从不尽的战乱、动荡中得到救赎和解脱吗?除了无尽的痛苦和深深的绝望外,“希望”到底在哪里?

  “如今,每当我走过雕塑旧址,我就感到痛苦和羞耻。我问自己,为什么要推倒它?”伊拉克人卡杜姆。阿尔。贾布里在2016面7月5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这样说到。大多数读者或许不知道,这位卡杜姆。阿尔。贾布里可是曾经参与推倒巴格达天堂广场萨达姆雕像的标志性人物,伊拉克曾经的举重冠军。“当时,他愤怒挥起铁锤砸向雕像的动作,定格在了世界各大媒体头条,象征着伊拉克萨达姆独裁政权的瓦解。”可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在短短的13年后,他陷入了无意义的悔恨,及终身的自责中。

  现在,在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深陷战火和动荡的国家中,越来越多如贾布里一般的人开始认识到了一个本该再清晰不过的现实:口号很美好,可现实很骨感。离开了国家的稳定,其他的一切只能是神马和浮云。这个认识很重要,但可惜的是,它来得太晚了,它的代价和赌注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和一个民族的未来。绝望,成为了他们此刻的共识。

  不仅如此,在国家政权被推翻后,这些国家的民众突然发现,自己再难得到“国际主流媒体”的聚焦,而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灾难后,国际社会的无视,终于让他们认识到了“人权、平等、自由、民主”这些口号的虚伪。在需要时,它们是西方国家怂恿和煽动目标区域民众的虎皮大旗。在不需要时,它们只会是落后区域民众一厢情愿的幻想。

  虽然此刻的中国没有出现上述情况,但这类情形中国人并不陌生。还记得近八十年前“大东亚共荣”的美丽口号吗?它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描绘出了一幅“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帮互助的连环关系”的美好景象。那时,真的有很多中国人相信了这个口号。他们挥舞着欢迎旗帜,配合着日军,打开了城门,并最终“荣幸”地成为了几千万中国人惨死、整个国家分崩离析,以及整个中华民族跌入苦难深渊的“历史见证者”。无论在旧时的中国,还是此刻的中东,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口号,不仅未能给当地百姓带去想要的未来,却都留下了一幅幅惨绝人寰的历史画页。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