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推动更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会议认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促进稳增长、补短板、扩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资本具有潜藏性、流动性和冲击性。社会资本潜藏于民间,有一定的警觉性,一般情况下不轻举妄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社会资本具有流动性,这种流动是以财富增值为目标,嗅到一定机会不会放过;社会资本也具有冲击性,一旦发力,如开闸之水,汹涌澎湃,成浩浩荡荡之势。
当下国家“钱袋子”收支矛盾加剧,地方政府很缺钱,国有企业又运转不畅,内生动力不强,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本出场鼎力相助,共同稳增长、补短板、扩就业、惠民生。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政府手中掌握庞大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资源虚席以待,社会资本挟雄厚的资金优势焦急候场,两者一拍即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说,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但PPP模式在以往运作过程中存在政策衔接配套不足、相关部门职责不清、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对社会资本的态度问题。有的地方政府把社会资本只是当作救场的角色,是“借用力量”,需要时矮下身子,开门揖客,当度过难关,又把社会资本“一脚踢开”。比如10年前卖学校,三叩九拜寻求民资买下学校,甩掉包袱,可民资接手后,又另眼相看,不与公立学校同等“公民待遇”,在招生、管理等方面将民办学校入“另册”,严重挫伤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使后来者心存疑虑,望而却步。
有鉴于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四条政策性规定,概括起来为:一是开放含金量高的项目,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二是以改革方式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三是强化合作双方契约意识,特别要提高政府履约能力;四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使PPP模式法制化。
“只要是合理投资,能够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就要尽量‘开绿灯’。”“这件事情不能光‘喊’,更要加快‘做’,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切实落到实处。”李克强总理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在推广PPP模式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撬动更多民营资本投入经济建设。
总理表态了、拍板了,下面就看政府部门的动作了。(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