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今年27岁,张守华老两口是老来得子,虽然条件不好,一直特别爱护这个儿子。小张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江苏打工了,比较贪玩,到现在也没给老张夫妇俩带回来个媳妇儿。也就每年过年,儿子小张能回来待上十来天,一家人团圆的时间很少。“不就盼着过年这几天,能好好唠唠嗑吗?”老张说。(2月6日安徽商报)
每当春节来临,两种“冲突”的情绪就会蔓延开来,一边是父母抱怨儿女只顾“低头”玩自己的,懒得搭理他们的唠叨,一边是儿女反感来自父母、亲友的“家族式盘问”,以致于产生“恐归”压力。尽管大家不难找到“春节综合症”的症结所在,也有不少有识之士给出了诸如多些理解、关爱、孝心之类的建议,甚或“低头族”也未必不意识到不妥,何以难从根本上奏效?关键或缘于糊里糊涂不懂爱。
首先是不理解爱,错把爱护当干涉、热心当负担。工作、收入、恋爱等情况,无论是出于内心关切,还是不经意的询问,无微不至方显真情,无关打探隐私,也未必有强求之心,何以偏偏觉得“别扭”、“管得宽”?其次是不善于表达爱,或者说不会爱。春节回家一起吃顿饭或者给钱、买新服,置办家用物品,帮父母改善生活条件,未必就是爱和孝,殊不知,父母真正需要的情感交流、精神抚慰。
之所以“不懂爱”,“代沟”是关键,父母习惯以传统思维、方式去关怀子女,子女们则乐于从时尚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问题,难免会导致想不到、说不到一块儿;情感的疏远同样不容忽视,子女常年在外打拼、闯荡,跟父母、亲友在一起的时间、交流的机会极少,久而久之难找“共同语言”,心里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距离、隔阂不可避免,这是人口大流动时代尤须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不管主观还是客观原因,要破解春节这些“甜蜜的烦恼”,说到底还是要父母、子女能够相向而行,共同找回那些可能被时空疏远、可能被习惯支离、也可能被短信或红包“拐走”的亲情之爱。作为子女尤其需要表现出更多姿态,约束“贪玩”心理、克制“低头”习惯、激活久违的情感神经,春节回家不当任务当责任,多一些善解人意、换位思考、包容心态和真诚、耐心,既然心中有爱,就该付诸行动,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让亲情之花绽放在新春里。(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