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一分为二看待“逼婚率排行榜”

发稿时间:2016-02-15 10: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每逢佳节被逼婚,一大波三姑六婆已在路上,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即将上演。日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2月14日兰州晨报)

  调查显示,四川父母喜欢全家齐上阵,发动亲朋围攻战术;上海父母擅长用言语唠叨逼婚,就像“唐僧念经”一样;广西父母则是“实干派”,强行做主为子女安排相亲,解决婚姻大事……各地家长习惯不同,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关心儿女操心儿女婚姻大事的急迫之情是一样一样的啊。

  “逼婚率排行榜”折射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在科技发达、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年轻人愈来愈注重情感匹配度、心灵舒适度和婚姻质量,不再愿意通过传统方式交友恋爱。更不愿意被父母强逼着四处频繁相亲。而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谈恋爱时间变少、交友圈子的逼仄都令年轻人不堪重负。而父母囿于传统观念,执着于早结婚早享福的人生“经验”,通过连续不断的叮咛、催促、密集的安排相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子女的关爱,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反而加剧了人际代沟,造成老少两代的心理屏障及对立。于是网络各种应对相亲的“秘笈”流传,青年人与父母在逼婚与被逼婚中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逼婚率排行榜”也便应运而生。

  “逼婚率排行榜”是一个温馨的提醒,年轻人试图将长辈、亲友的“唠叨”“打探”“关心”“对比”屏蔽于外,表达了现代青年对家族传统关系的反思和抵抗,也彰显了现代公民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和权利意识的觉醒。

  但“逼婚率排行榜”也凸显特有的中国式亲情。春节团聚,亲情最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心灵里最柔软的地方,合家团圆、花好月圆都是人们最喜欢听到的吉祥话,也寄托着亲友的关爱和祝福,换个角度说,假如没有一个人问你生活得好不好,有没有成家,你会不会有被忽视的冷落感?成家立业繁衍后代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亲情,而孝顺长辈反哺感恩也是我们不可堙没的传统品质。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偏废。儿女成家历来是父母心头大事,宅男宅女的婚恋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一些相亲节目大热的原因。要知道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是年轻人的美好愿望,何尝不是父母的殷切盼望?找到了这一情感共同点,还有什么不能摒弃前嫌的呢?

  故而,“逼婚率排行榜”须辩证看待。长辈亲友在过年交谈的时候,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参考即可,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晚辈;而孩子们在回家之时,既要坦率亮出自己的看法,也要体谅长辈的心情,不要用逃避、抵触的目光看待亲友聚会和父母关心,只有老少两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与时俱进,寻找彼此都能接纳的平衡点,才能避免被逼婚的尴尬和无奈,弥合因此撕裂的亲情裂痕,家庭团聚才更具欢乐祥和,更有家的味道。(斯涵涵)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