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师生同考”触动社会心态之弊

发稿时间:2015-02-07 09: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月29日,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特别之处在于,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意外的是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据知情人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事后,因为交了白卷,一位教师被停课。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据2月6日《现代快报》)。

  平心而论,学校要求老师和学生同堂考试,并且还是自己担任的教学科目,出发点绝不可能是要出这些年轻老师的“洋相”,更不是故意“侮辱”老师,正如学校所言,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但在教师看来却不是这么单纯,让老师和自己学生同堂同考一张试卷,难免不会让老师觉得“难堪”,尽管学校承诺老师的考分不会公开,但却难以保证不会“泄露”,如果担任某科目的老师考分不及自己的学生,那该是何等的尴尬,也正如有人说担忧的那样,学生乃至学生家长会怎么想?更需要指出的是,学校既然选择老师与学生同堂考试,对于老师的考分,势必会作为对其教学水平综合考评的一个依据或是参考,部分老师由此产生抗拒心理也是再所难免。

  事实上,无论是担任所在科目的老师与学生同堂考试,还是让学校校长或行政领导与教师同考一张考卷,前者考不过后者都是再正常不过,初高中老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之外,更多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与技巧等等,这与体育教练指导训练运动员是一个道理,让教练和自己的运动员共同参加比赛,教练很难甚至不可能取胜自己的运动员。以此来衡量教练员的水平,着实欠缺科学。同样,让老师和自己的学生同堂考试,既无助“业务练兵”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即便老师考不过学生属于“正常”,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而由此所导致的“副作用”却是显而易见。

  尽管这种师生同堂“竞技”值得探讨,然老师对与学生同堂考试过于敏感和抗拒却也不是一种正常心态,老师需要在学生面前保持必要的“师道尊严”,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各方面一定比学生优秀才具有“尊严”,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学生比老师更优秀,恰恰既证明老师教导有方,也是社会和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相反,如果初高中学生和自己的老师同堂赴考,普遍性都考不过自己的任课老师,那才真是老师教育的失败。不难看出,老师之所以抗拒这种师生同考,更多则基于“虚荣”和利益的考虑,既担心自己考不过学生在“面子上”过不去,又担心出现意外影响自己的前途利益。要求校领导和老师也“同堂竞技”,不过是挽回这些担忧的一种说辞,其实无论是校长和校其他领导与任课老师心里都清楚,这样的“对决”如师生同考一样,忙于各项行政和应酬的校领导们不可能决胜教师,取己所长对其所短同样都不是坦然的健康心态。

  显然,现实社会语境下,邳州运河中学所采取的这种“师生同考”很难获得公众的支持与认可,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明显大于其积极意义,尤其是当功利心态普遍浓厚,传统等级思维和某种庸俗观念尚未彻底消除,要让包括学校和老师在内甚至社会很多人普遍对此保持坦然,委实不是件容易事,不能接受“师生同考”的最关键原因就在于心态,以平和的心态无论是看待或参与“师生同考”,确实都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反之,在思想意识中为“师生同考”注入某些功利甚至道德因素,这样的考试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对不愿师生同考的老师甩笔而去,我们可以站在权力至高点予以任何批评甚至谴责,但真要是让校长或其他校领导与普通教师“同堂共考”,校领导也未必不会“甩笔”,因此,学校要求“师生同考”本身不仅对教师没有任何“恶意”,出发点也确实是为了“业务练兵”,只是这样的出发点与社会现实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包括学校校长和政府各级领导在内都能保持坦然心态,把主动与教师或下级官员甚至普通百姓“同卷同考”视为正常的“业务练官”,并营造出一种健康坦然的社会氛围,这样的师生同考,委实不失为一项最科学又具现代文明的“业务练兵”。(朱永华)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