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信微博不信新闻联播”背后是信任的迷惘

王传涛

发稿时间:2012-12-19 11:17:00 来源: 观点中国 中国青年网

  12月18日,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透露,2012年城市居民感到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和假冒伪劣。调查还显示,在开通微博的人中,44.4%遇事更相信微博上信息,高于信任《新闻联播》的38.7%。公众对反腐和解决贫富分化信心度连续5年得分处于最低。(《法制晚报》12月18日)

  信微博的人超过信《新闻联播》的人——这是个相当有爆炸效应消息。一方面,唱衰传统媒体是一种趋势,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媒介,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发展强势,2012年10月,有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世界第一微博大国,许多年轻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控”,对手机屏幕产生了“生活依赖症”。此形势之下,对这两种媒体进行信任度上的PK,自然会有个你死我活。

  微博和《新闻联播》,一个是新兴媒体,一个是传统品牌新闻节目。在对两者作比较前,自然存在一个调查主体的问题。对开通微博的人进行调查,“信微博”比“信新闻联播”可能会更有优势;对中年人或退了休、不会上网上的人进行调查,“信新闻联播”的人可能就会更多一些。甚至于,许多老年人,还可能不知道微博到底是何物?但是,抛开一高一低的信任度差异,我们更应该注意到那个真实的问题——当传播讯息路径的日趋多元化,我们更应该相信谁?

  微博,是个很有号召力的“小喇叭”。不仅人人都能注册,而且,能够起到比反腐部门更大的反腐作用,并且,微博的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一些琐碎的、片段化的消息,很容易将全国各地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一些有围观效应的既能够吸引眼球的,又容易引发公众共鸣的微博讯息,还能够起到“改变中国”的些许作用。这些特点,都并非传统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之类所能具有。

  但是,微博的弱点也显而易见。微博的小快灵以及自由无极限的讯息传播方式,会让一些荒诞事件的发生有了可能。比如说,赵本山被死亡、金庸被死亡、成龙被死亡,以及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完全不靠谱的霍启刚与嫩模的“海战门”,都是一些疑似有幕后推手的职业策划。微博是这些无聊事件的助推器。而权威性更大一些的《新闻联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内容。因此,44.4%的人选择“更相信微博”,也并非是一件可以高兴的事,它事实上代表了一种价值迷惘。

  “更信任微博”的背后,其实是没有可以相信的真正以正常的价值观来做的新闻媒介。一边是连“狗咬人”甚至是“砍学生”这样的事都不报道、只报道人是多么幸福、当地教育局的政绩是多么宏伟、或是只报道外国的“狗咬人”的新闻价值观,另一边则充斥着大量“人咬狗”式的八卦新闻,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接地气的新闻,但也鱼龙混杂、鱼目混珠,难辩真伪,至于真正确凿的“狗咬人”式的人本主义新闻,似乎容易消失在琐碎庞杂的海量信息之中……“更相信微博”现实背后的价值迷惘,也催人深思。王传涛

责任编辑:黄群雅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