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激活用人主体引才用才“原动力”

发稿时间:2017-09-18 15: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验交流会1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总结推广各类用人主体引才用才经验,健全灵活的用人方式、用人机制、激励模式,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9月17日 人民日报)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党管人才的原则提出,等等,人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为我们把握规律、激活主体,激发企业引才用才原动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发挥用人主体引才用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根本。事实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标准最能吸引人才,怎样才能激发出人才的潜能,用人主体最清楚做明白。然而,当前有的地区部门把“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一落实起来就“南辕北辙”;有的服务意识差,“官本位”思想严重,束缚用人主体“手脚”,管得太多、管得太严、管得太死,人才工作行政化色彩浓厚;有的企业引才“叶公好龙”,引才只为博人眼球、赚点政绩,人才引进来成为“摆设”,或者觉得人才还不够成熟,“不堪大任”,还得放放、缓缓、等等。凡此种种,政府部门的“横插一杠子”,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不仅让人才难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更让用人主体也失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财富。”打破“枷锁”束缚和设定的“条条框框”,让人才“自由流动”,必须厘清政府、市场和用人主体的责任和界线,化繁为简,破除过去那种简单套用的模式,淡化人才管理的“官味”,向用人主体放权,激活用人主体引才用才的“原动力”,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意见,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要把评价人才的标准、方式等逐步交还给用人主体和市场,不插手、不干预、不乱为,主动从人才管理中“剥离”出来,让市场来检验,让用人单位“说了算”,实现人才与用人主体的无缝对接、精准匹配。

  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就是把“管事”和“用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谁管什么事,就用什么人;谁用什么人,就根据事情来用人,因事择人,用人治事,这样就能提高用人的效率。过去人才被捆得“死死的”,用人主体对人才没有足够的奖惩权,干得好无权奖励,干得不好无权惩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用人主体才是人才的直接引进者、使用者和受益者,要尊重人才流动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事业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特点,用其良言,从其良策,观其善行,不疑心、不设防,给人才搭平台、作支撑,让人才的个性和智慧得到释放;要建立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将人才工资薪金与工作绩效、成果效益挂钩,让人才“名利双收”,激发出人才更大的创新创业热情;引才的关键是引心,要落实人才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生活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有满满的获得感,切实打通用好用活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博求人才,广育士类。”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政府在人才工作中从“台前”走向幕后,要转变职能,进入角色,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上,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让人才在市场浪潮中自由搏击,努力催生创新创造的蓬勃朝气和活力。(郑端端)

责任编辑:武亚姮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