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铁路格局改变”是供给侧改革生动实践

发稿时间:2016-12-08 09:28:42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从2017年1月5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13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3570.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2332.5对。(12月6日人民日报)

  2017年春运的大幕即将拉开。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谈论最多的就当属铁路了。作为集经济性和舒适度为一体的交通工具,铁路一直是百姓过年回家的首选。过去十几年中,铁路一直都在努力拿出家底,力求缓解“一票难求”,但运力的增长仍赶不上需求的增长。直到高铁的出现,局面开始有了变化。开始听到越来越多的百姓说:“我家通高铁,车票好买了,当天就能到,坐着好舒服。”

  春运难,归根到底在于运力不够,供不应求。而高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突破城市的空间瓶颈,使城市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了运力,高铁速度带来的运能提升,也让“一票难求”的春运有了更加优选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08年春运尚无高铁,我国铁路总运能为1.96亿人次。到2014年春运,全国高铁基本成网,铁路发送旅客超过2.67亿人次,其中高铁发送旅客8688万人次,占旅客发送总量的33%,高铁成为带动春运客流大幅增长的主力。显而易见,高铁改变了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值得关注的是,高铁以高科技和高速度带来的不仅是城市之间“同城效应”的凸显,而更是在全社会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内陆开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而中国独特的经济和地理格局,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铁路这种高速度、长距离、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来实现。高铁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强城市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加速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经济,提高整体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优质外资的吸引力,使高铁沿线相对落后的地区焕发巨大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整合。

  以新疆高铁为例,自2014年11月16日开行以来,说走就走的旅行方式,不仅满足了疆内旅客出行,也方便了沿途城市之间的两地生活,同时串起了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促进了三地经济、文化的互动交流愈发密切,也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乘“动车”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

  仔细想想,春运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火车与两根钢轨承载了大多数在外打拼人的回家过年梦。尽管每年的春运铁路部门严阵以待,提前部署,但无耐运力缺口太大,春运难题无法破解。换句话说,交通运力的粗放式供给,难以满足百姓日益升级的出行需求。如今,随着高铁比例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不仅是运能的增长,更提升了旅客的体验。快速、干净、整洁的高铁改变了以往春运的脏乱差形象,打通了春运“难点”,让旅客更舒适、让回家更轻松。

  由此,在笔者看来,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走得舒服”,人们的出行需求逐步升级、日趋多样,交通运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得跟上。如今,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满足了百姓对出行快捷度、舒适度的高要求,让百姓深刻体会到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百姓生活并不遥远,反映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更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就是供给侧发力的意义所在。(张城君)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