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在监督下规范发展“校园贷”

发稿时间:2016-09-12 14:39:13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福建大二学生小彬在两年内通过网络放贷平台贷款30万。重庆大三学生秦天在网上贷款总计超过10万元,因无力还款,被迫睡在公园躲债……除此之外,网上还出现大学生天价账单街头求助、大学新生未开学花费已过万等事件。凡此种种,都为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9月11日新浪网)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开销均来自于家庭,甚至还有部分属于政府或社会组织支助;自己并无固定收入或经济来源,自然也就无可靠的偿还能力。“校园贷”正向作用小,危害却极大。而且校园贷从一出生就是个“畸形儿”,本就存在很大问题。如此一来,“校园贷”不仅会加大借贷双方的风险,而且还容易导致大学生超前消费意识的澎涨和攀比心理的滋生。这对于学生抓好学习这个“主业”极为不利,也会给校园清新的学习风气造成严重污染。

   客观地说,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中国的消费框架是,中老年人有钱但不任性,年轻人任性但没有钱。这种倒金字塔的消费构成,造成大学生消费被抑制,内需不畅、消费不振。校园贷的出现,让大学生超前消费成为可能。如此,既能“能解决了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也能扩大内需,颠覆“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如直销被异化为传销一样,初心良好的校园贷,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改成网上高利贷。利率畸高、夺命索债、裸条贷款等,让校园贷变味,为社会所不容。

   大学校园乃知识宝库所在地,只有认准方向、心无旁鹜、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并获得“宝藏”。如若让路旁的花花草草吸引了注意力,被途中价值不高的“五彩石”迷离了双眼;方向就会出现偏离,结果就很难与科学“宝藏”有缘。大学生活的“主业”就是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适当选修一些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本也无妨;但是,却不要过多地牵涉精力,过早地让理财赚钱耽误了“主业”。

   合理合规的“校园贷”能缓解学生资金周转的压力,但低门槛的诱人外表难掩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弊端。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虚假宣传、过度授信、诱导消费,同时各平台互为“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让个别用户多头借贷、过度消费、产生坏账;不少高额利息的校园贷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卷走学生的血汗钱,在部门监管的夹缝空白处求生存。促进校园贷规范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对借贷平台的资质审核、资金监管、营销方式、信息联通、监管主体等作出详尽的规定,以科学立法引导发展,以严格执法整顿风气,为虚拟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保驾护航。(秘相宇)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