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党代表才能称之为优秀?李培斌用生命和行动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装在心中,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却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一生忠诚坦荡、心系群众、清正廉洁。一名基层党代表的魅力有多大?李培斌奋斗一生,却没能为亲人留下份像样的“遗产”,但“有难事、找培斌”的口头语足以在群众心中留下温暖的印记,“不给百姓办事才丢人”的座右铭足以让每一名共产党员追思敬仰。
无房子,却让一生为民温暖了百姓心房。安得广厦,是每位普通群众的心中所愿、生活所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百姓尚有一安居之所,而作为一名副科级干部,李培斌结婚30载,却租房26年,一生住过最好的房子,就是新修建的3间平房,且住了不到3年为此还欠债7万余元,着实显得太过“寒碜”。不是他不愿攒钱换新房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只是他心头放不下群众的疾苦,本就不多的工资还用于资助孤苦无依的老人、可怜无助的上访者。爱群众胜过爱自己,正是源于这份对群众的热爱之情,支撑李培斌在紧巴巴的生活之中,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群众办事。学习培斌精神,就要把“无私”放在百姓身上,心系群众、务实为民,用一点一滴的为民情怀诠释对党和群众的忠诚,以踏踏实实的为民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党员的责任。
无车子,却用生命足迹维护了法律正义。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身娇体贵”,无车不下乡、下乡不入户、入户不走心,与群众离得越来越远,工作收效亦甚微。而李培斌,15年来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走街串巷,却不愿坐省里特批的轿车,只为在信访调解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司法调解工作较为繁杂、容易反复,李培斌却不畏艰险、不惧矛盾,数年如一日,用真心帮扶助困、以真情感化教育,用公平维护群众利益、以正义震慑违法行径,始终执着坚守在司法行政的最前沿战线,无愧于“李司法”的称号。以李培斌为镜鉴,就要自觉反思、检修我们身上的不严不实问题,锻造对党和事业绝对忠诚的品质,努力当好党和国家事业的“挑夫”。
无票子,却把忠诚担当铸成了永恒丰碑。兢兢业业工作31年,李培斌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钞票,也没有为亲人朋友谋取到任何私利,留下的牛皮纸袋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发票,那是他日复一日奔波在调解工作一线的凭证;留下的“人民调解10法”,那是他奋斗一生的宝贵财富;那大大小小的60多本荣誉证书和一大摞奖杯,那是他无愧于党员和党代表身份、无愧于党和国家事业、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最好证明。于李培斌而言,苦不可怕,穷亦不可怕,他最怕的是没有给百姓办事、给共产党抹黑。党员当如培斌,始终把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作为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用忠诚和担当树立起不朽丰碑。
斯人虽逝,然风骨永存。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培斌身上,我们看到了公仆情怀、担当精神、廉洁品质,更应对标先进、传承精神,努力争做培斌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代表,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忠诚本色。(江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