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莫让科研人员为“柴米”分神

发稿时间:2016-08-01 16: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松绑政策,激励科研人员全神贯注创新创造,把科研人员为“柴米”分神的失落留在昨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产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科技创新应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为经济提供增长新动能,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此时提出完善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这是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释放出解放第一生产力、更好激发创新动力的改革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曾指出,“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人们清楚地记得,当总书记讲到这里时,台下的科技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包含着科技人员对中央领导如此了解民情的由衷赞叹,也反映出他们对改革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的热切期盼。

  眼下,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财务上重物轻人,又管得过细过死,预算编制要求提前几年就把科研项目的各项开支列出来,在实际运行中发生了变化,“醋钱酱油钱”难以统筹使用,由于到财务报销时要求与预算“无缝对接”,把许多科研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逼成了会计。这还是沿袭计划经济年代那一套。这令一些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缺失改革获得感。与此同时,一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又不规范,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行政性支出比例较大,甚至成了少数科研人员的提款机,中饱私囊,酿成国家资金浪费。这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破解。

  有鉴于此,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关心的突出问题,遵循“四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遵循规律、坚持“放管服”结合、坚持政策落实落地,提出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自主权,意在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份意见的突出亮点是“松绑”。中央层面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给科研经费使用单位一定的“柴米调剂权”,简化预算编制科目,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科目的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相机调剂使用,“买醋的钱”可以用来“打酱油”。

  政策制定容易落地难。要贯彻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还需要观念上、执行力上、监管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科研是烧钱的事,要舍得花钱。虽说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但人均科研经费投入较欧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尽管经济增长放缓,科研投入不能减少。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尚且能全民勒紧裤带研制原子弹、打破美苏核垄断,目前我国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研投入更要与大国地位相匹配。

  其次要有具体操作性细则“接盘”。其实,此次下放的一些权限有的在制度层面早有规定,但由于执行落实不到位,导致政策“撂荒”,此次是重申。本次新出台的政策很开明,有的宽松到让科研单位“受宠若惊”,必须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让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消除后顾之忧,能“接得住、管得好”下放权限,别让政策在“最后一公里”搁浅。

  再次要强化监管,严防科研经费“跑冒滴漏”。政策越是开明,监管越是要跟上。政策放宽并不意味着容忍对科研经费可以动歪心思,一切财务行为都要在政策规制下运作。要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科研单位是一个圣洁的殿堂,但也会混进少数贪欲熏心的小人。使用权限下放了,监管要更严,不能大撒把,要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有效,要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血液。广大科研人员也该洁身自好、照章办事,把钱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违规挪用、套用科研经费的不良行为。

  可以预料,当科研人员不再为“柴米”分神而绽放笑容之时,就是其创新创造力凝聚喷涌之时。而包含科技强国元素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蔡恩泽)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