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百姓家园”何时才有“稳定感”?

发稿时间:2016-07-11 16: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据不完全统计,7月4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共投入42.43万人(其中部队1.71万人)全力加强堤防巡查防守和抢险工作,其中湖北省7.64万人、湖南省10.38万人、江西省1.6万人、安徽省22.16万人、江苏省6500人。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各类堤防共发生险情733处,其中长江干堤3处,其他堤防730处,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力154万人次。(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洪涝年年有,洪水年年防。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到后来的“年年抗洪”,华夏子孙与大自然斗智斗勇从未间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倒不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车载斗量,但一年复一年的受灾群众和抗洪英雄的精气神实在“熬不起”。难道洪水猛于虎,只能年年“堵”。敢问“防洪之路”还有多远?试问百姓家园何时才有“稳定感”?

  今年的暴雨洪水再次教训了很多城市,许多老百姓又来了一次无家可归。我们忘不了“98抗洪”刻骨铭心的“痛”。这种“痛”,单凭现场慰问和灾后重建不能安抚民心。毕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幸福感和获得感,他们的家园更需要“稳定感”。

  水漫漫其防难兮,吾将年年而求索。历年惨重的教训证明,防洪之路就是治水之路,洪涝灾害已倒逼我们智慧治水。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成功解决积水怎么排、洪水怎么治、地下管廊怎么建等问题,百姓家园哪来“稳定感”?

  治水不能三下五除二,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笔者以为,智慧治水可以在“四个并存”上下功夫。

  一是忠诚与智慧并存。当年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经过十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成为人们世代传颂的治水英雄。他的成功不仅是遵循自然规律、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堵导结合”的治水方法,更是他带领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一心一意降服水患的敬业精神和三过家门而不入,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民造福的舍我忘我的奉献精神。

  二是务实与坚持并存。治水如登泰山,不可一步而凌绝顶,更不能一蹴而就。《论语》中有曰:“欲速则不达。”治水要循序渐进、循规蹈矩,不能只求速成、“变速运动”;要沉下心来努力思考、抬起头来从长计议,不是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要深入一线调研、身临其境指挥,不能有半点虚假、一丝含糊。

  三是纳贤与考量并存。治水要深刻吸取“城区看海”、“汽车游泳”、“小区”变“水塘”、“停车场”成“大水库”的深刻教训,在治水文化上广纳贤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前人治水中吸取教训、治水之道中取得智慧,从“德式”科学的排水网格、中欧过硬的“防洪盾牌”、荷兰聪敏的“下沉式水广场”中,取其精华地“拿来”,对症下药地“治病”,把前人、今人和洋人的治水之计一次次地考量,一次次地评估,变为自己的治水成果。

  四是产出与实效并存。仅仅把事情做完,还不算“圆满”;仅仅以最大的投入获得99%的产出,也不算“圆满”;只有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做好,换来100%的产出,那才叫“圆满”。治水中,要注重出一分力有一份产出,出两分力有两份效果,付出必须要得到有益的回报。  

  莽撞地筑堤修坝,水来土填只是平庸的治水之策。只有知形守势、以势驭形,使治水之策与自然规律相吻合,才能换来地方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生生不息。(江斌)

责任编辑:武亚姮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