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别等出事了才忙不迭去管

发稿时间:2017-11-28 11: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红、黄、蓝,三色交杂,近乎墨黑。

  魔幻现实主义的虐童大片,在中国大地上锥心上演。有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已经接连被曝出近20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单单是这个月,就发生了数起。红黄蓝“虐童”事件发酵至今,连篇累牍的反思与追问近乎倦怠。有人在思考“美国追责‘红黄蓝’可行吗”,有人在畅想“人工智能能否避免虐童事件”……画风突变至此,叫人唏嘘难堪。

  乐观点说,就像孙志刚事件带来收容遣送的终结、甘肃校车事件带来校车条例的进步一样,红黄蓝“虐童”事件举国哗然之后,才能换得学前教育的片刻澄明。比如记者11月27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三项监管措施。“建办园行为动态档案数据库、配责任督学、设教师准入资质审查”。这些杀手锏,当然不是小拳拳捶你胸口,而是招招指向制度的疏漏。

  该骂的骂了,该喷的喷了。剩下的,好像就是如萧索冬日般的冷静与守护。眼下适逢《嘉年华》上映,据说该片早前曾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其中唯一入围的华语电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命运,一下子就这么巧合地跌宕在一起。当然,我们拒绝“老虎团集体性侵红黄蓝幼儿”等谣言的煽风点火,拒绝“清朝以两尺长的铜针扎胸口整肃虐童者”等想象的添油加醋,在千帆过尽繁华落尽之后,还是想心平气和问一声:监管者,早干嘛去了?

  是的,“守夜人”昏沉睡去,邪恶的手才敢肆无忌惮。

  有一个逻辑,大概叫人于心耿耿:这些虐童事件东窗事发,沿袭的大抵都是相似的轨迹——孩子意外说真话,家长意外查实情。难为了斗智斗勇的年轻父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纠结,在查实和证伪之间游走。那种绝望的对质、那种无助的怒吼,大概只有为人父母者,才能体验是怎样的怆然而凄然。作为分散个体,他们发现真相的成本是巨大的,他们要对抗园方的抵死狡辩,要对抗相关部门的互相推诿,要对抗地方部门的大事化了——更难的,是他们要战胜受害者无边的耻感——当真相残忍而至,要感谢不惜代价掀起盖头的他们。

  可是,本该敏于细节的专业监管部门,何以总是在“虐童案”后悄然现身?这个问题其实对应着两重追问:第一,学前教育的监管,是不是仅仅点到知识教育为止?我们的相关部门,有没有把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学前教育监管的第一要务?在一所高大上的幼儿园,只要歌唱得好舞跳得好,莫非就是天下太平?第二,虐童事件此起彼伏,甚至难以窥见地方部门主动作为的身影,说好的“举一反三”呢?如果在第一起虐童事件后,监管部门就能扎实牢笼查漏补缺,接下来罄竹难书的罪案,哪还有滋长的空间?

  不作为就是恶,懒作为亦是罪。早在2014年,顶层设计就曾慷慨陈词,“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作奸犯科的,自然要罪罚相当;摊手耸肩的,恐怕也不能抽身事外。出事儿前不闻不问,出事儿后火急火燎,轻重缓急之间,用句网络流行语问一下:良心就不会疼?

  在这个后风险时代,机器之恶、技术之恶、制度之恶,大概都抵不过人性之恶。虐童的话题迟早会雨打风吹去,我们的监管,尤其是底线与红线领域的监管,别再等到出事了才忙不迭去管!(邓海建)

责任编辑:武亚姮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