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已满一年。“新政”前出行便利的喜悦仍历历在目,却已渐凋零。回想新政颁布之初,所指十分明确:“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
这一年里,“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国家态度,“简政放权”高歌猛进,分享经济快步发展,甚至中央专门作出部署鼓励探索和大力发展分享经济。“看一看,再规范”是来自最高层的声音。当各地方政府关于网约车的落地实施细则逐渐强化后,市场效果已经显现。不可避免地,网约车新政又引来了新一轮的“重新审视”。
检验网约车新政的执行效果如何,最直接地就是大众对于出行的真实感受。有意思的是,但凡是通过个人“采访”朋友的,大多都是吐槽网约车难打的遭遇,以及出租车拒载、挑客、宰客的投诉大大增加,而挂着小红灯的“黑车”又开始在街头穿梭以及在商场等重要地段聚集揽客,造成拥堵。
网约车新政是本届政府在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思维下的新兴产物。它里面包含着民众对于自身权益最大公约数的博弈和诉求——在公共交通服务形成巨大瓶颈之时,在一切资源几乎都已经被发挥到最大值,城市出行的焦虑没有缓解的意思。值得庆幸的是,网约车虽然作为一种技术上的“舶来品”,却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成了突破僵化思维的“试验田”。它被改革者采纳,并审时度势地推出。而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复制和粘贴性,在网约车新政以及分享经济的双轮驱动之下,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厨师等也日渐发展。虽然领域十分跨界,但溯流而上的,都能触摸到网约车最初的“分享核心”。
分享有个前提,那就是“有条件地进行资源对换”。这意味着分享经济需要完成从野蛮增长渐回理性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此,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再次强调,要“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协同治理”。有创新,有管理,这是对政府和市场以及经营者等多方提出的要求。其中用意,已是着眼未来。促进绝不是管死,鼓励不能看口头,实践检验之后,具体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网约车新政颁布至今,也能看到,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分享经济,很多仍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而当初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的,突然被约束得摸不着路。发展分享经济需要实践检验,更需要制度护航。回看的窗口期已经到来,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要被请出场。对于政府而言,对于网约车按照一城一策原则来管理,在大层面的简政放权,也需要大层面的鼓励促进市场化创新的原则来作为指导。一个地方的网约车新政,也是给本地域更多的共享经济予以风向标作用,让后者少付出些试错的成本。
网约车新政很大程度是为提高出行感知。目前来看,这种幸福感还不十分明显。好在,包括共享单车这类的“轻骑兵”也在路上。而“在路上”,恰恰是共享经济的映射。面对在新政后的网约车,我们或许可以来一句“别来无恙”;但对于更多改变国民生活的分享经济体而言,则更有一番任重道远的期许。(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