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发良今年70岁,在金堂县淮口镇当了一辈子理发匠,有人是他几十年的老主顾,有年轻人说“我的胎毛就是他剪的”……老人回忆,50多年来,他收了100多个徒弟,有的是没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有的是智力或者肢体残障的孩子……收徒后,滕发良免费教他们手艺,学徒在店里帮忙还管吃住、有零花钱。近日,滕发良老人剪头发的视频被网友发到网上后,他的事迹也引来网友纷纷点赞:“真是个正能量的人。”(5月5日《成都商报》)
一直以来,不少人对那些无人看管而在街上晃的娃娃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对那些智力或肢体残障的孩子也大多满足于物质和经济上的帮扶,却往往“治标不治本”。在滕大爷眼里,这些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他们无法选择家庭和出生,但都不是社会的包袱。滕大爷之所以被赞是一个“正能量的人”,正在于其“授人以渔”,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首先,说说这些在街上闲晃的娃娃,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处在上学的年龄阶段,或因父母外出打工,或因家庭贫穷,过早离开了学校。如果任由他们晃下去,不仅会导致其心灵和身体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而且还极易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公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近 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多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从这个层面来说,滕大爷“授人以渔”,不仅是对这些孩子最深切的关爱,更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对于那些智力或肢体残障的孩子来说,身体残疾、缺少教育、受人歧视,是他们无法言说之痛。滕大爷不是怜悯、不是施舍,而是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授人以渔”,教给他们手艺。在他看来,智力或肢体残障的孩子也渴望自食其力,他们最需要的是内在动力和强大的信心,只有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感受到体面和尊严。这启示我们,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残障人有份适合的职业,使他们过上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生活,才是让他们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成果的根本之道。
“授人以渔”的关爱最深切。期望更多人担当起社会责任,关心留守儿童和残障孩子,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帮助他们自强自立,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