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国论文上《科学》,离不开“坐冷板凳”精神

发稿时间:2017-03-10 13: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三点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长文,介绍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3月10日《重庆晨报》)

  媒体将此次中国科学家4篇论文齐上《科学》封面称为“史无前例”,足可见此举本身难度巨大,也自然意义重大。如此评价,不仅仅是因为《科学》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其对中国论文拒稿率非常高,还有封面本身的重要价值性,进而凸显了难得。还是因为此次四篇论文的自身份量非常足,国内外同行认为,这是继合成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有望开启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这便给“史无前例”加足了砝码。

  而这砝码的背后,是中国科学家们多年来的默默努力与付出。据了解,此次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设计与合成,而国际同行奋斗多年才发现一条,那这4条则是中国科学家更拼、更有效率的现实表征。中国科学家这样的研究过程便离不开“坐冷板凳”的精神,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冷板凳不仅“坐得住”,而且还“坐得热”,这是中国科学的惊喜,更是未来中国科学要坚守和要实现普遍开花的态度。

  所谓的“坐冷板凳”,说白了就是能够长期的坚持做寂寞清苦的工作,还要在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进而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这在当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状态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坐冷板凳”的苛刻要求和标准有很多,不仅需要放下对名利的追逐甚至是关注,还需要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再一次佐证了这几位科学家的呕心沥血,艰苦不易,也更值得世人学习和效仿。

  据说,团队里的成员谢泽雄和吴毅多年来没有发表过任何相关文章,这是他们自本科至今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不仅仅是诗词中的畅怀,更是现实细节中的真诚践行。这可谓在耐得住寂寞之后,实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抱负,也凸显了把冷板凳坐热的“韧劲”。

  其实,当代社会,很多人对“坐冷板凳”存在误解,片面的认为“坐冷板凳”就意味着无前景的“沉寂”,是做不成事情的,只会浪费了年华,甚至是人生,得不偿失。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坐冷板凳”就是为了做成事,只不过做事的过程中比较艰难,比较苦楚,但这磨练的是自身的看家本领,是真功夫,成长的是自己,奉献的就是整个社会。这则是有价值的 “沉寂”,彰显的是“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这样的年华,这样的人生,不仅不是浪费,反而是一种“高度升华”,能够一路走过来,便是真的“赚到”了。

  除了论文登上《科学》的这几位科学家外,还有很多中国的科学巨人执着的坚守着“坐冷板凳”精神,比如,袁隆平、屠呦呦等,他们哪个没有经过数年的“沉寂”,才致“厚积薄发”,这便是“坐冷板凳”的魅力。现在,“坐冷板凳”的精神已在中国科学界扎了根,在逐渐传承下来,而且,今年两会还出谋划策让科研人员能安心坐“冷板凳”,这都是可喜变化。但这对于中国来说远远不够,“坐冷板凳”精神真正融入社会,融入公众精神内核,便应是不息的追求,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彬)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