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考取消英语是短视的“有限理性”

发稿时间:2017-03-06 10: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觉得取消英语考试这个建议有点仓促,甚至比较鲁莽。”针对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全面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学习英语已经不再纯粹由国家决定了,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3月5日  中国青年网)

  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也是一种尬尴的现实。当下的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应付高考、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职称考试等各种考试的需要,而非出于教育和引导人们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目的。所以,即便人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大多数人始终无法熟练地利用英语听说读写,难以和“老外”无障碍交流。

  “高考取消英语”的初衷,在于给中小学生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运动锻炼、发展兴趣爱好、休息和睡眠。然而,这样的想法只是看上去美好,却很难落到实处。高考作为一种纵向的社会流动渠道,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梦想。即使“高考取消英语”,中小学生依然会在其他科目、其他考试上进行激烈的“分数争夺战”。指望通过“高考取消英语”来减负,难免事与愿违。

  在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高考取消英语”的社会基础就在于不少人认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英语学习入不敷出、划不来,让一些人对英语学习缺乏价值认同。

  实际上,不是“英语无用”,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去打开“另一扇窗户”,了解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与思想精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今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开放、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掌握好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让沟通更加低成本、高效率,有助于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俞敏洪也直言,即使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孩子们都有第二外语的考试。“这标志着现在的世界不再是孤立的世界,所以学习英语对孩子来说仍然是一件有好处的事情。”往大了说,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国际上的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程序还是用英语编写。我们学习英语,是为更好地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若以一种封闭、排斥的态度来对外英语教育,表面上契合理性选择,实际上却是一种功利、短视的“有限理性”。

  取消英语考试,也会加剧中西部、城乡教育不平衡。大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厚,即便取消英语考试,也有各种途径和资源获取学习英语的机会。但对于乡村、尤其是贫困乡村来说,取消英语考试,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切断了英语学习之路。没有了强制力保障,“英语鸿沟”的拉大,也势必影响着“知识鸿沟”随之拉大。俞敏洪并不赞成取消英语考试,但他也提出可以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难度,如此来平衡地区学习差异,体现公平竞争。

  一些人将英语教育和国学教育、汉语教育对立起来,认为“高考取消英语”有助于“救汉语”。高考和教育改革,不能简单、生硬地顾此失彼,而是要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形式的转型和创新。推动英语教育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关键在于尊重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让英语回归语言工具的本位,而并非提升人们的应试技能。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发动全身,考试制度的完善堪称“天下难事”,“十分重要、十分复杂、十分敏感”。高考作为一个“指挥棒”,不仅要把握当下,更要着眼未来。“高考取消英语”表面上是一种“减负”,实际上却是一种“因噎废食”。(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