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新京报》作出报道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之后,依旧是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针对进一步完善二孩政策提出建议。其中,发放“二孩补贴”不约而同地成为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如何从政府层面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有效支持、鼓励民众依法生育、再生育,帮助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声急迫。
2016年1月,全国各地普遍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本来是顺民心合民意,利家利国利人口良性发展的重要选择。可实际上,并非得到了城乡民众的大力响应。据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2015年仅增加了195万人,增幅也仅为10.92个百分点。虽说,增幅不算小,但距离预期计划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至少是没有全面落地,没有见到期待的出生高峰。
曾任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贺优琳,是关注人口问题,为人口发展不断呐喊的人大代表。他从2011年开始,就曾连续5年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议案和建议。5年后,也就是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生法修正案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才有了法律制度保证,可谓圆了贺优琳代表倡导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梦。不过,作为人大代表,贺优琳还是觉得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还不够圆满,还有补齐短板的必要。如若不然,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就没有实至名归,就不是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民众依法实行生育、再生育的基本愿望。贺优琳代表认为,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方面,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切实强化支持、鼓励生育公共服务。
我们注意到,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家庭仅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远远超过前者,高达53.3%,“即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生育二孩“主力军”的城市育龄女性,80%的父母在考虑是否生育二孩时,首先是想到的是公共服务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是:“孩子入园、升学的情况”;“婴幼儿用品质量”;“生活地区环境状况”;“孩子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70%左右的父母认为,“母亲的精力”、“家庭经济状况”、“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有人帮助照料”、“父亲的精力”等家庭状况,也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针对家庭不想生、不敢生,承受不起生育、再生育成本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忍受等压力山大的尴尬情况,《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提出了要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目标,必须完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的措施建议。比如: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加大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投入;明确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发展托育服务事业;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创新和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值得采纳、值得实施的支持、鼓励家庭依法实行生育、再生育的有力对策。
贺优琳代表表示,上述调查结果证明,真正实现“全面二孩”必须消除育龄夫妇的担忧,“‘全面二孩’政策如果想要取得更好效果,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适当调整政策,全面完善配套制度,建立‘生育绿色通道’和‘生二孩光荣’的社会氛围。”他呼吁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也提出建议,主张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发放生育补贴,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应全面提供福利待遇。期待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重视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给生育补贴、给减免税费,完善和加强支持、鼓励生育、再生育等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尽快地纳入国家高层决策范畴,像抓精准扶贫脱贫那样抓政府公共服务,以解千家万户生育难、再生育更难,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受阻等燃眉之急。只要福利待遇等公共服务上去了,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就不会再遇冷。(薛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