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厕所革命”“小目标”彰显人文大关怀

发稿时间:2017-02-19 08: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你是否曾是一名独自带女儿出行、却不方便带她如厕的父亲?或是一名单独带着年迈且行动不便父亲外出、面临相似窘境的女儿?如今,这一尴尬正在逐步消解。日前,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江苏、浙江、湖南等多地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增设第三卫生间的计划。有专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国“厕所革命”的进一步提升和升级(据2月18日《中新网》)。

  所谓“第三卫生间” 又被称为“家庭卫生间”,就是为了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包括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情况。简而言之,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它不只是体现出公共卫生设施的人性化关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衡量一个景区、一座城市人文理念的一杆标尺。也因为“第三卫生间”并不是一项复杂工程,且投入并不是很多,也被很多景区和城市管理者明确定为2017年实现的刚性“小目标”。

  厕所可以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基本文明,他同人类进化使用工具一样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不同于最原始的以性别将厕所使用明确分开,“第三卫生间”的出现,既体现出最基本的如厕文明,又兼顾近亲属之间的一种特殊帮扶,难怪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厕所史上的一次“革命”。实际上,除了套房家庭住宅中设有供家庭成员使用的“无性别”卫生间之外,在很多农村房前屋后设置的简易厕所,也具有“第三卫生间”的属性,家庭有重病康复患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上厕所,往往也是由亲属相助完成。只是这种极度隐私的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在街头、景区的公共卫生间中有所体现,以致造成在公众场合需要搀扶帮助上厕所的异性面临困难和尴尬。

  现代社会,无论幼童、残疾人乃至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都不可避免会与家人一起出行消费和旅游观光等等,上厕所是必须的出行需求,尽管无论景区还是城市街头,公共卫生间的设置和布局能够基本满足健康或具有自主能力人的需求,也不难找到,但对于携带幼童出行出游的母子、父女或有异性亲属陪伴需要帮扶上厕所的群体而言,往往就十分犯愁,笔者的岳父犯过脑血栓,出行完全依赖轮椅,一次由岳母推着到公园遛弯的过程中,岳父需要上厕所,就因为公园卫生间没有设置“第三卫”,岳母又羞于向他人求助,虽然紧赶慢赶往家来,最终还是拉在了裤子里,从此无论岳父如何再想出去遛弯,岳母都是心有余悸。

  其实,不要小看景区或城市街头增设的“第三卫生间”,他们不仅解决了携带异性幼童入厕的尴尬,更解决了在公共场合因幼童独自上厕所或成人入厕将幼童留在厕所外无人监护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有异性亲人因无法自理需要帮扶入厕时,“第三卫生间”无疑就是“救星”。不仅如此,能够将家庭卫生间的“模式”延伸并以“第三卫生间”的方式增设到公共场合,更是对几千年陈旧观念上的一项突破,体现出“以人为本”,更彰显出景区和城市对游客与居民群众的巨大人文关怀。相对于健康年轻群体或单身出行者而言,对“第三卫生间”设置与否可能会不意外然,但对于携带幼子出行的母亲和单独带着幼女出行的父亲,特别是单独带的年迈老人、残疾人等出行旅游的需要者来说,那种便利感受和舒适体验绝非一般,顷刻之间就会觉得生活如此温馨和美好。

  对于旅游景区或城市管理者而言,增设“第三卫生间”着实只能算“小目标”,但这种“小目标”却彰显出人文理念上的巨大进步。千百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在我们国人的传统生活理念中,向来信奉“因陋就简”,能“凑活则凑活”,尤其是在社会公共的人文理念方面,明显呈现出某种滞后,无论是发展公共基础设施还是制定某些制度规章,基本上都是以健康群体“盖而避之”,很少去兼顾特殊群体的需求,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体现在公共领域的人文理念正在悄悄而又快速的向上提升,诸多彰显人文关怀的“小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实际上,“中国梦”总体大目标的实现,也正是靠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和积累,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也正是靠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个“三卫小目标”的实施来奠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第三卫生间”这种公共人文理念上的“革命性”进步,农村会像城市一样幸福,城市更会像景区一样秀美、人文。(朱永华)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