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截至2月15日,铁路春运累计发送旅客达3.02亿人次,同比增加2776.2万人次,增长10.1%。(2月17日 中国青年网)
不知不觉中,春运已然接近尾声,让人不禁感叹:呀,春运就这样过去了。那么。对于今年春运,你会打几分呢?
回顾春运以来的新闻热点,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智能春运”成为贯穿整个春运的主旋律。广州南站,16台自助检票进站口一字排开,刷脸进站成了名副其实的“黑科技”; 机器人“小璐”在火车站不但可以语音回答旅客有关列车时刻、购票信息、地点指引等问询,还可应旅客要求即兴表演机器人歌舞,显然是去年春运时期,火车站机器人跳舞的升级版本;在北京站打开手机蓝牙功能,通过微信摇一摇即可享受候车室导航、正晚点查询、遗失物品查找、呼叫轮椅服务和“小红帽”搬运等一系列服务;在机场候机,显然无事扫一扫登机牌,立即知道所乘航班的详细信息。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而在春运中,科技让人享受到了更加贴心、便利的服务。回忆过往,人山人海的购票大厅内,一条条购票长龙的壮观场面已然成为历史。春运出行,人挤人,人推人,从窗户爬上车的尴尬场面也都只能在具有年代特色的影视剧中才能重现。曾经的春运,回家是唯一的客流,现在的春运,利用假期全家出游的不在少数。这就是科技所带来的改变,也是科技所带来的民生红利。相较而言,给今年春运打分,笔者打满分。原因无它,因为今年春运,让智能生活距离百姓更近,让旅客出行更为方便体面,让生活品质获得又一次提升。
根据大数据显示,随着多条高铁新线的开通,高铁网由“四横四纵”向“八横八纵”迈进。往日普铁几十个小时的车程,如今缩短至几个小时,以前几个小时的车程,现在缩短至几十分钟。出行往来的便利不仅转变了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还催生“旅游过年”潮。今年春节期间,外出探亲访友旅客人数占出行总数比例的7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铁站普遍呈现节前节后“双向客流”均衡常态。
那么,按照如今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高铁速度越来越快,高铁网络越来越密集,在未来还会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运吗?恐怕到时出门坐高铁就像现在出门坐地铁、坐公交一样,春节也回归到了它的本质,和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多了文化传承的韵味,少了奔波的操劳,也就没有了打分之说。(黄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