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叫黄建的90后小伙,自费百万去韩国整容将自己整成了马云脸,并表示现在大马云,小马云都有了,我就是那个中马云,他表示自己从小对互联网十分热爱,也是马云的粉丝,花百万整容就是为了见到马云一面,自己也是一名业务员,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湖畔大学见到马云,并向马云推销。(11月29日《重庆晨报》)
通过创新创业成为商界精英的马云,是不少人仰慕的对象。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先天的“马云脸”让一位家境贫寒的孩子成为网络红人,也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存生态。当先天的“马云脸”可遇不可求,这位小伙子便通过“动刀子”的整容,让自己拥有一张“马云脸”的皮囊。
作为一种身体消费,整容并没有原罪;可是,那种脱离实际的“想怎么整容就怎么整容”,何尝不是一种风险漠视。在社会转型时期,不良的社会心态让一些人的精神家园荒芜乃至杂草丛生。为了成为名利双收的“网红”,一些年轻人宁可忍受整容带来的后遗症;当大多数人通过整容实现“人造美”的时候,这位小伙子却反其道而行之,“百万整容马云脸”说到底就是一种浮躁和功利驱动下的炒作。
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指出,炒作源于寂寞,当人的三种需要——包容、情感、控制得不到满足就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为了引发他人的关注;一些人不惜突破规则尺度,即使引起否定性、负面性的社会评价也在所不惜。借助马云名人的光环效应,借助“百万整容马云脸”的噱头,这位小伙子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推销。
为了见马云一面,这位小伙子不惜剑走偏锋。和自己的偶像零距离接触,不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创新能力等文化资本,而是依靠“马云脸”;当马云见到这位空有皮囊的“马云脸”,不知道会做何感想?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颜值”不高的马云从来都没有“靠脸吃饭”;当这位试图“靠脸吃饭”甚至想“靠马云脸吃饭”的小伙子出现在马云面前,想想也很滑稽和荒诞。
当年轻人将出名、发财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准,那些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认同。不甘于平凡、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渴望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捷径心态”,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潜滋暗长。为了一夜成名、一步登天,这名小伙子宁可孤注一掷,也要“放手去博”。
作家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在一些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急功近利的他们,“年轻,就是等不了”。面对这种“捷径心态”,马云以及整个社会都要泼冷水。毕竟,那种以炒作为生的网红,通常昙花一现,却难以长久。(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