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恐婚”时代 面对压力不凑合不放弃

发稿时间:2016-10-03 07: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8.0%的受访者坦言非常严重。61.7%的受访者认为离婚率高、失败婚姻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恐婚”主因。58.4%的受访者表示遇到相悦的另一半时,才愿结婚。(10月1日《中国青年报》)

  “恐婚”与年轻人的观念变化有关,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它并非非此即彼那么简单,而是现实条件下多种因素的合成。

  与中国青年报在2008年曾进行过一次“恐婚族”调查相比,无论是对自身的认知还是对周围人的判断,如今人们的“恐婚”倾向都更加普遍了。失败婚姻造成的负面影响、没做好心理准备仍是首要因素,而婚前的生活工作压力成为第三主因,而来自婚后的生活压力退居第四。可见,如今年轻人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增大,这使得他们对婚姻生活望而却步。

  婚恋相亲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为什么“恐婚”和“愁嫁”的纠结心态却愈发严重?其实,婚恋节目火爆恰恰反应出当下社会婚恋的真实问题。说明了当下年轻人更加自信,不愿意在婚姻中放弃一些自我的东西。于是不得不更多的去接触沟通。

  现在有一种较有声势的观点,认为年轻人所以“恐婚”,是因为他们怕担责、怕压力、怕变质。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完全让人苟同。

  年轻人“恐婚”,表面上是怕担责,事实上是他们真的有责任心。正是出于这种认真,所以才不凑合,因为担心自己的肩头扛不住这份责任而误人误己。应该说这是青年人进步的一种表现。传统的婚姻观念才多是凑合,恋爱“先天不足”导致婚后“多病多灾”,所以很多人相濡以沫却争吵到老。这种凑合每一次爆发的危机,往往都在别人以传统影响和顾全大局的劝说下成功化解。而现在的年轻人,宁可把恋爱的时间走得长一些,也不愿意把隐患留在结婚后,所以不少人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用年轻人的话说:好的爱情,战得胜时间,抵得住流年,经得起离别,受得住思念。

  在传统婚恋观念和现实中,一般都要求男性更加积极主动。其实,越是主动,意味着男性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期望值越高。一旦恋爱失败,男性的挫败感也会更大,对之后恋爱的影响也会更大。而女性对于情感上更多属于一旦爱上,将义务反顾。在“女人是天生的爱情动物”的这种前提下,害怕付出太多而没有回报。

  年轻人“恐婚”与现实压力确实有较大的关系。但这压力并不是有人理解的怕苦怕累怕钱少。我周围就有很多年轻人,只要是他们真心喜欢的事,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点也不比父辈差。对他们来说,所谓压力,主要是焦虑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不安。按现在流行的规则,一般男性青年要买房子,没房子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女友,特别是在农村,超重的彩礼负担让男青年害怕结婚。这确实是构成了年轻人的较大压力。但是假如说可以不用买房子呢,也有人“恐婚”,因为他不能确定他将来的前景是否能让这个家庭顺利平安的走下去。所以物质的压力与精神的压力都给男性青年下了一份爱情“限购令”。

  年轻人“恐婚”压力还有一个很重要而被容易忽视的方面,即家庭不和睦让年轻人对结婚前景产生畏惧。自从孩子上学后,夫妻之间的爱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为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庭往往因为意见分歧而争吵不断,这种愈演愈烈的争吵一直持续到高考前,所以,每年高考结束后,各地民政部门都会迎来一个离婚小高潮。这样的环境对成长期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埋下了“恐婚”的种子。

  “恐婚”人数的增加,也与家庭社会的包容有关。即使有些家长刚开始还逼婚,但是慢慢地也会接受现实,逐渐对孩子变得包容;而在社会上,不管朋友还是同事,并不会因为谁年龄很大了还单身而表现出歧视。如果穿越到二十年前,这些年轻人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压力而把结婚变成一种应付。

  女作家蒋方舟被问“晚婚会不会感受到压力”时说:“我不太明白这种压力是什么。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晚婚也不会耽误生孩子。经济独立又不需要依附婚姻才能生存。当这些担心的理由不存在,那压力也就不存在了。就算晚婚会让一个人有一些生活享受上的牺牲,但是我衡量过这种牺牲,是我自己能承受的。”不过,毕竟是年轻女孩,蒋方舟谈及恋爱二字语气还是甜蜜的,“对于恋爱,心当然是打开的。”应该说,蒋方舟还是道出了一些年轻人的心声。

  这一代年轻人的观念跟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价值观上,他们不凑合,不放弃;在婚恋观上,他们崇尚自由、害怕束缚,在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下,虽有焦虑但不不太焦急,于是恐婚情绪也就逐渐滋生了。

  给年轻人的“恐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给年轻人的肩头卸掉那些他们确实承担不起的压力,给年轻人加油,让他们有能力凭自己的实力突破前景的天花板,少一些对对未来的不安。这应该是他们希望的吧。(丁慎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