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专家谈】从政治动员到发展动员:驻村工作队在减贫中的作用

发稿时间:2016-09-29 12:4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王晓毅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外来的发展专家和官员在反贫困的实践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作用,是包括NGOs在内的减贫机构不断反思的一个问题,那种高高在上的救世主一般的发展专家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而作为协助者的角色被越来越多地接受。然而尽管从事减贫的官员和专家在理念上推崇协作者的角色,希望发展专家是发现农民的智慧并加以支持,但在实践中他们往往仍然充当领导者,因为他们往往服务于减贫项目,而减贫项目往往是由援助者所设计和实施的,保证项目按照设计实施正是项目专家的长处。

  中国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已经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了48万的驻村干部,这被认为是发挥中国扶贫政治优势的有效手段,大量政府官员进入贫困村以后会强化各级政府在扶贫的投入,增加扶贫的人力资本。但是这些官员会不会如同援助机构的专家一样,成为高高在上的发展官员?

  我们先看看一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做了哪些事情。这位队长因对口帮扶的关系而被派驻到村从事扶贫工作队已经5年了。他争取了许多援助项目,推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了特色经济并组建了村民合作社。在5年扶贫实践中,他将领导者、协作者和资源动员者三种角色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贫困村的发展。如果从发展援助的角度看,他的角色已经内化为贫困村的代理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上级政府派来短期扶贫的官员。

  一个外来人要成为村民的领导者,需要被村民认可。尽管他是上级政府向贫困村派驻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但是他能否被村民接受,发挥领导作用,还取决于他的行为能否给村民带来实际利益。在他进入村庄的时候,这个村庄的部分土地已经被外来的投资者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种植火龙果,他认为简单地将土地出租会造成农民利益的损失,不利于这个贫困村的发展。为此,他推动农民成立合作社,自己经营火龙果的种植。但是要村民种植火龙果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资金投入问题,村民种植火龙果需要先期投入;第二,市场的问题,火龙果种植出来以后必须要能够销售出去;第三,一个可以保障贫困农户利益的合作机制,在项目成功时候贫困户能够受益,而在失败的时候,贫困户的风险可以被降到最低。

  作为原来政府系统的官员,驻村帮扶工作队知道政府有哪些政策可以对农民的种植业发展提供支持,他作为村庄的代表,向地方政府主管农业部门申请了火龙果种植的支持资金,从而解决了先期投入问题;其次,在贫困山区,市场销售的问题首先是交通的问题,如果村庄与外界有较好的交通条件,火龙果的收购商人就会自动上门收购。修筑公路是一项比较大的资金投入,队长动员了三个方面的资金用于修路,即对口支援机构的项目资金支持、政府支持农村修建道路的资金投入和村民自己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再次,在他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贫困村民以土地入股,富裕的村民以资金入股,盈利要首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其次才是投资人和村庄的公共收益。

  外来的干部首先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以贫困村的代理人身份向其派出单位和政府部门争取扶贫资源,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得到村民认可并进而成为扶贫的领导者;其次,这个领导者必须有主意,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推动村庄的发展,也就是说有规划能力。队长提出的通过发展合作社来发展本地经济作物种植的意见被大家接受,认为他有比别人更好的发展思路;第三,他还要有能力将这种思路实现。从动员富裕农民出资建立合作社,到争取资金修建道路,他被认为有能力将其发展思路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外来人终于成为本村的扶贫领导者。

  这是一个成功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故事,他成功地将领导者、协作者和资源动员者三种角色集于一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在第5个年头,他要离开莲花村,村民却热情挽留,希望他能够在村里多几年,帮助村里更好地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扶贫之始,各级政府就开始向贫困村派驻干部或志愿人员以帮助贫困地区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发展项目,但是与国际发展专家的状况类似,许多派驻的干部在扶贫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有些人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产业却缺少可持续性;有些人筹集资金建设了一些形象工程,尽管这些工程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对于当地发展贡献不大;还有一些干部基本上不采取任何扶贫的行动,只是在贫困村驻满时间就算完成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贵州的这个故事对于减贫和发展实践有什么启发呢?

  驻村干部要成为贫困村脱贫的代理人,并非有足够时间就可以,还需要有较强的能力。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只有把那些有能力的官员派驻到贫困村才能有效地动员资源,实施精准的扶贫项目。国际机构在招聘项目官员或专家的时候往往是基于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但是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并不能保证其能力能够满足扶贫的要求。因此,中国政府给对口帮扶的机构较大的责任,要求这个机构要保证扶贫任务的完成,承担扶贫责任的机构为了较好的完成扶贫任务,就要选择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官员进入贫困村,而且在贫困村的扶贫成绩对于官员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当一个政府部门被赋予了扶贫的职责以后,这个机构不仅要向贫困村派出工作队,而且要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些部门会从所主管的资源中对贫困村进行适当的倾斜,利用机构的资源,以及机构成员的捐助对贫困村进行支持,也会动员机构的关系网络为贫困寻找到更多资源,所以那些级别较高或调动资源能力较强的机构会受到贫困地区更多的欢迎。所以,与国际援助项目中的专家或官员不同,中国的驻村帮扶机制使一个负责人且有能力的官员与相应的资源相互结合,从而可以促进贫困村的脱贫;反之,也有许多地方因为没有选派到适当的官员或缺少支持的资源,从而使驻村帮扶流于形式。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