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以跨时代的女排精神铸就中国梦

发稿时间:2016-08-22 09: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女排在里约上演惊天大逆转,时隔12年,再度荣膺奥运会冠军。这一刻,全国舆论沸腾。从死亡之组惊险出线,到淘汰赛中力克巴西,再到一举拿下荷兰,最终重新登顶冠军宝座,中国女排一路跌跌撞撞,上演了一场完美逆袭。这枚金牌,争得艰难,分量尤重,是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最浓重一笔。

  英勇夺冠,很多人说,女排精神回来了,但我们不能单纯用输赢定义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这样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续传承。从郎平、孙晋芳、陈招娣,到赵蕊蕊、冯坤,再到朱婷、魏秋月等,女排姑娘们总是竭尽全力征服坎坷,在逆境中依然坚韧坚定。只要有一丝出线希望,就决不放弃;只要球没落地,就一定救球;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就依然全力以赴。金牌只是拼搏努力过后最美好的展现形式。

  中国人始终都有着强烈的女排情结。一组数据足以证明:里约女排决赛的单场收视率超过了70%,是2016年春晚收视率(30.98%)的两倍。有人更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场比赛。女排在国人眼中不只是一场比赛。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日子,中国女排以三大赛上的五连冠,给予了国人力量和信心,鼓舞了一代人投身改革开放,支撑着他们每一日的奋斗生活。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女排是精神标本,是中国腾飞的象征,那如今,女排本身就代表了当代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我们从改革开放中走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坚守着这样的精神,中国才有今日的崛起和繁盛。我们渴望女排夺冠,我们渴望再现拼搏精神,是因为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就理应是这个样子:奋斗拼搏、自强不息、永不言弃,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女排精神不是心灵鸡汤,它总是以精神引领开始,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自己的专业做好,练就过硬的理论与技术,努力提升水准,也是女排精神的应有之义。热血让人沸腾,而实力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女排精神在当代有着更为开放的含义。老将魏秋月在里约替补上阵,迸发出超强的能量;19岁小将龚翔宇顶住压力,在赛场上屡次得手;最强主攻朱婷攻坚克难,最终成长为最亮的那颗星。在郎平的指导训练下,每个球员的潜能都被充分挖掘。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并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一种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一种深植心中的爱国精神。女排精神寓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中。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杀夺冠,但也需要把女排啃骨头的精神延伸到各行各业。当前,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诸如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问题,都需要国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提升解决,在女排精神的指引下,啃掉所有硬骨头。这样的女排精神,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用精彩的体育比赛来激励斗志,用顽强拼搏来完善人格品质,用健儿们的传奇来重塑自身精神,用民族精神来引领国家复兴,这恰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渴望的,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正逐步建立的。女排精神,正以触动灵魂、激荡心灵的强大力量,助力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杨丽)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