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百万考生正坐在考场接受国家对十年苦读的检验。
当下,个人的成才渠道早已多元,我们无需给高考赋予别样色彩。但高考极端重要性的这一客观事实,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回避。之于考生来讲,一次考试,未必能决定考生未来的人生走向,但却影响着他的人生高度和广度;而之于国家来讲,这却是一次重要的人才选拔,检阅国家的下一代,为他们开辟更宽广的人生道路,也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
高考是知识和能力的敲门砖,是为国为民作出更大贡献的敲门砖。一周前,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在北京召开,4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如果将历史的镜头悄然回溯,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些成绩斐然的院士和专家学者们,绝大部分都接受过高考的检阅与磨炼。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着“氢弹之父”之称的物理学家于敏,在1944年参加高考;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在1954年通过高考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试想,若没有高考这块跳板,进入大学接受正规的学术训练,汲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难免成为一种奢望,更别谈通过自己的努力竖起一座座科学的高峰,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高考无疑是众多科学家人生成长成材的重要一步。
今天,广大考生也应该以自信、阳光的心态坦然面对高考,接受祖国的选拔。当然,不能用高考对学子进行优与劣的划分,本质上讲,高考是对过去成绩的简单总结,而未来的发展,必少不了后天勤勉努力的因素。这也从侧面要求考生,在经历过高考的选拔后,更应该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要明白并谨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要在大学里将汲取知识当成第一要务,攻坚克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的那样,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我们也应该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已通过高考这一敲门砖为中国梦的实现作了有力铺垫,对于青年学生来讲,对于今天正在接受“检阅”的数百万考生来讲,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们不但要向这些泰斗看齐,更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创新的思维将泰斗们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扬下来。要知道,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仅需要泰斗级的大师,也需要自带创新和活力的青年才俊。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可能在新老传承中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的那次高考,让中国几百万青年迎来了人生命运的拐点。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也通过高考这一方舞台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命运改变的机会,高考这块敲门砖仍在发挥它砸开知识大门、习得更多能力的现实作用,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学子们要向泰斗看齐,更要为祖国奋斗。而我们应当做的,便是以公平的的名义,为接受祖国挑选的考生致以深深的祝福。(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