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在北京发布。该指数主要针对我国各省市老年人社会服务、福利待遇、健康等多项指标评估,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分列前十,老人幸福感获得指数较强。(5月2日《北京晨报》)
如果仅从个体内心的体验而言,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因此这样的排名也就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客居他乡的老人,认为告老还乡便是一种幸福;而对于留守的老人来讲,有子女承欢膝下便是幸福。但是,当我们抛却个人因素,将老人所处的环境放置于公共空间考量时便会发现,这样的排名不但是对当下老人幸福感指数的直接描述,也是督促各地区正视差距、查找不足以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必要提醒。
来自民政部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5.5%,并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而这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根据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的老龄化标准,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两相比照不难发现,中国其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可尴尬的是,不管是我国的城市还是农村,却并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也并没有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医疗保障、老年健康与教育等政策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重重。
就拿北京来讲,其无论是在老年人的社会救助还是最低生活保障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但这样的“福利”却不是每一个地区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得到的。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因为经济发展上的掣肘,一些孤寡老人尚还处在自我养老的原始阶段,他们或靠前半生的积蓄艰难度日,或投靠亲戚寄人篱下,过着并不如愿的生活。
而在老年健康与教育方面,大部分农村基本上还处在空白区,一些城市虽然进行了小范围的推广,但很多时候,这些推广却是利用各种欺骗手段,以销售保健品、贩卖养生药的名义进行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另外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四万多家各类养老机构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也只有20%多,从而造成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严重脱轨,使得老年人的健康并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应该是每一个老年人最为朴素的养老愿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榜的发布,便不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去向标识,其反倒是在诸多的数据对比中,将当下各地区在老年人政策上出现的差距与不足呈现了出来,而对各地区的管理者来说,这直白的数据既是鞭策亦是警醒,惟愿他们能读懂这榜单中的养老提醒,认识到养老政策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奋进的鼓点,尽到自己的责任。(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