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亲吻陌生人”式的社会信任建设欲速则不达

发稿时间:2016-04-06 12: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一条题为《在大学里和陌生人kiss,原来是这样的一种体验》的微信消息传得火热。作者柳可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本科生,他和一群学生创建了摄影团队。3月中旬,他们在南京高校发起“你好,陌生人”活动,活动要求参与者与陌生人亲吻,以表达彼此间的信任,有人甚至参加活动献出了初吻。(4月5日 《现代快报》)

  通常的情况下,亲吻多数发生在恋人之间,即使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也难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这一次,“亲吻陌生人”以其角色反差,迅速引发了围观和讨论。将“亲吻陌生人”视为表达信任的方式,看似标新立异,实际上却是对信任建设的误读和走偏。

  “亲吻陌生人”的初衷,不在于刺激肾上腺,而是在于通过符号互动的方式,来增进社会信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彼此之间的亲吻不仅意味着身体距离的接近,也意味着心理距离的缩减——如果没有信任作为联结纽带,两个陌生人怎么会进行身体的亲密接触?

  正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信任是说服力的核心。在一个低度信任的社会里,信任只限于血亲之中;在一个高信任度的社会里,信任会超越血缘关系。“亲吻陌生人”之所以能够上演,就是因为它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参与者又都是大学生,同质性较高,群体内信任和认同度都较高。倘若“亲吻陌生人”发生在街头巷尾,参与者自然会少许多。

  “诚信超市”也好,“亲吻陌生人”也罢,大学校园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社会信任的“试验田”。与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社会相比,在大学校园里试验成功的“亲吻陌生人”,在马路上或许就会失败。就此而言,“亲吻陌生人”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对社会信任的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

  社会信任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既需要制度层面的设计和完善,也离不开公众参与。只不过,“亲吻陌生人”式的社会信任建设初衷良善,方法错乱,这种偏离公序良俗的做法,难以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同,更难以成为公众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避免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俗套。

  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社会结构的部分转型,难免会带来社会连接距离的拉大。社会信任的建设,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亲密无间,甚至可以达到“陌生人亲吻”的地步,而是要求相互保持基本的信任。(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