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靠谱吗?

发稿时间:2016-03-14 13: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全国“两会”开始前,《新安晚报(微博)》曾征集民声民意带上两会。一位安徽籍博士曾写信,认为现在农村很多传统民俗在退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良方”。他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3月12日《新安晚报》)

  中国古代确实有“告老还乡”的所谓“乡贤文化”,然而,那时的“告老还乡”的所谓“乡贤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一是“告老还乡”是当时官员退休后的必然归宿,城镇没有养老金等现代退休制度,只能回到有田有地有房的老家养老;二是当时的农村与城镇的差别不像今天这样大,有些农村俨然是“鱼米之乡”,十分富足,适宜人居,对退出官场的官员们有吸引力。三是当时的农村民风淳朴,尊师重教,“告老还乡”的官员具有较深的文化涵养,受到当地民众的尊崇,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确实可以发挥“余热”,反哺家乡。

  如今,农村的环境与古代的农村环境截然不同。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能否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促进农村发展,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简单。一是“告老还乡”的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或高级职称、经济地位,按目前制度规定,他们享有相应的甚至较高的退休待遇,“告老还乡”后,当地农村与发达城市差距较大,能否保障他们待遇的享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若降低或取消他们应有的享受待遇,可行吗?显然不靠谱。二是“告老还乡”,就是以颐养天年为己任,忙乎了一辈子,也该歇息了。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途径多多,内涵不断深化,不必把宝押在“告老还乡”的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身上;等等。

  因而,注重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是对的,但不宜打“告老还乡”牌。即使想打,也首先要解决好“告老还乡”后的待遇保障问题,否则,便是美好的空谈。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多涌入城市打工谋生,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而继承中国传统乡贤文化的主体恰恰是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因此,如何把老家建设好,提高其对进城打工年轻人的吸引力,当是需要考虑的。(于文军)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