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只有真相没有“坏老人”

发稿时间:2015-09-23 09: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自9月8日起剧情多次变化。起先,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袁某自称扶摔倒老人被讹,并在微博上寻找目击者证清白。随后,有网友表示自己是目击者,并愿意作证。连日来,又有几名目击者实名作证,称在事发现场,曾亲耳听到袁某承认撞人,并向老太道歉。21日下午,淮南警方通报称,经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9月22日《新京报 》)

  扶老人在现实中已经成为很有风险的事。这是不争的事实,“老人变坏”或是“坏人变老”,讹诈的老人不是没有,然而,却并不代表着所有的老人都是如此,可以这么说,“讹诈老人”绝对是极少数。不过,只要存在,就会让人心有余悸,就有“扶不扶”的问题。

  “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剧情多次变化,而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这起事件的看法,在真相未明之前,谁都无法轻易下结论,但由于先入为主,再加上老太家属的“荒唐逻辑”——“如果不是她撞的,为什么要陪着去医院,为什么要垫付医药费?”——这使得容易将结果引向“老人讹诈”的结局。在这起事件中,我们感受到我们原来的“感觉”是有问题的,对于扶起摔倒老人也总是带着“坏的偏见”,因而我们就会纠结于“扶不扶”的问题。

  面对扶摔倒老人,最好的办法是还原真相,用事实说话,我们既要防止被老人讹诈,但更要避免片面误认为“老人讹诈”。如果一味地认为摔倒的老人都是会讹诈,这是对老人的侮辱,但如果认为扶老人是没有风险的事,这显然也是天真的想法。

  “这老人可是自己倒地上的,我都看见了。”9月19日17点20分,郑州南阳路与黄河路口西北角,一名老人趴在地上,头上和脸上流着血,看样子十分痛苦。现场多名市民站在老人旁边,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并表示可以相互作证,老人是自己摔倒的。随后,路人开始拨打110和120,一些爱心人士也随即上前救助。先拍照后救人应该说是一种无奈,但却可以理解,因为可以防止被讹诈。

  对于倒地的老人,我们应该形成共识,要去扶,勇敢去扶,但扶之前,做些防范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好。至于面对讹诈的老人,我们坚决谴责,并且用法律去惩罚,但像这位女大学生一样,颠倒黑白,故意隐瞒自己的事,则不仅要向老人道歉,还要向社会道歉,毕竟冤枉了一个老人,也加深了对老人的偏见。

  不是每一个老人都“碰瓷”和“讹人”,对老人多些爱护没有什么坏处。(滨兵)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