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小学生告状局长“不过六一”是权利抗争

发稿时间:2015-05-29 10: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成都一名“热血”小学生六一前给教育局局长写了封信。因为排练儿童节汇演节目长达三周,最后彩排时却被淘汰,怒了的小朋友得知“局长叔叔最管事儿”后,致信教育局长要求不过儿童节。孩子的节日,应该谁做主?(5月28日《人民日报》)

  一名小学生敢给教育局局长写信,并且要求“不过儿童节”,显然带着一股怨气--孩子并不非不想过儿童节,而是辛辛苦苦排练了三周,最后关头却不幸落选,让孩子有种失落感。都说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可让孩子失落了,怎么快乐?

  儿童节排练节目,是各地通行的做法,但节目怎么排练、演给谁、谁说了算,却值得商榷。在我看来,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排练节目当尊重孩子的意愿,把节目当成让多数孩子参与的活动,而不宜搞成带有淘汰制的比赛。为什么不能搞成有淘汰制的比赛?就因为儿童节如果春晚,应以联欢为主,让所有的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是初衷。而搞比赛通常要由老师或家长上阵,替孩子作主,孩子高高兴兴参赛却被淘汰,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违背了儿童节让孩子快乐的初衷。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孩子的节目入选或者“获胜”,也不是完全靠孩子自己发挥,而是成人在背后助阵、作主甚至代劳。比如,有的家长要兼职“演出顾问”,客串“造型师”,甚至孩子的演讲稿,由家长代写让孩子说些大人话,把“六一”这个本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变成了“家长节”,孩子多了攀比心,少了自己动手动脑的乐趣,这样的儿童节活动也减少幸福感。

  更为关键的是,比赛式活动透着功利化色彩。仔细观察一些学校举办的六一活动,有的老师在排练节目时,明确要学生要为班级争光,这个“争光”的用意间接地折射了要面子的功利性。为了“争光”,往往就忽视了孩子的个人感受和意愿,不顾孩子的快乐而直奔拿奖夺标,奔着官员的赞许,也因而家长和老师穷尽一切,替孩子为节目“锦上添花”,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很少考虑不当教育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快乐的六一活动因功利化而流于形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权利。

  别小看孩子的能力,虽然在排练节目上,他们没有能力左右老师,没有能力与学校抗衡,但受压抑的情绪迟早要暴发出来,给教育局局长写封信,就是权利被剥夺后的一种抗争。我觉得,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这就是童真,所暴露出的问题须正视,孩子的不服气的心理更需要保护。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搞活动要还原儿童节的本质特征。在组织活动上老师和家长当主角,而活动之中让孩子成为节日的主人,家长和老师退到幕后当配角,起引导辅助作用。让孩子们成为节日的主角,让孩子在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示兴趣特长,在益智快乐中过好自己的节日,这样的活动才会在孩子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董宏达)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