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每年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都会让一批杭城家长为之色变……杭州2万多名小学生被要求养蚕体验生命,家长满城找桑叶(5月16日《澎湃新闻网》)
以蚕宝宝的一生为例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孵出的新生命、生长变化、生命周期等等过程,从而体验生命的可贵,有着通过养蚕培养孩子探究精神,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的良好初衷。
然而,杭州2万多名小学生被要求养蚕体验生命,以每人十条计算,都是一个巨大数字,况且还有一些低年级、幼儿园小朋友也参与其中,悲哀的是,当今城市里桑叶稀少,于是乎为了桑叶“拼命”的家长不少,在杭城四处侦查桑叶下落,有去公园里偷摘的,有辗转找在农业科研单位的朋友要的,有驱车四五十公里去农村找的,有在网上购买的,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此外,学校让孩子来养蚕,写观察日记,但日夜照顾蚕宝宝的工作,后来几乎仍是落在了家长肩上,当“满城找桑叶”成为孩子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蚕宝宝吃了打了农药的桑叶,生命的惊喜变成生命的劫难,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也背离了培养孩子兴趣及动手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实,观察动物的生命周期不必囿于养蚕,家里的猫、狗、金鱼都是非常鲜活的教材,甚至养花种树都是不错的选择,既方便操作,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感,也因地制宜,事半功倍。如果,每个学生依据不同情形和兴趣饲养不同东西,大家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分享更多生命的奇迹,岂不更好?
“满城找桑叶”是一种教育形式主义。据悉,养蚕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条件限制,依然固守于填鸭式命令式的教育一刀切,窃喜于教育大纲指标的完成而忽略教育的本旨。近年来,类似这种脱离实际、墨守成规、变相加重课业负担的课程很多,让家长们头痛不已,“满城找桑叶”的“桑心”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镜鉴,希望有所改进和反思。(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