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溺水悲剧:风险社会急救需要技术而不是蛮干

发稿时间:2015-04-07 09: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清明扫墓酿悲剧:广东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一名小孩到水库边洗手不慎滑入水中,其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亲戚等7人试图自行救援却因不习水性而相继溺水……据悉,事故已导致7人不幸溺亡。(4月6日《三湘都市报》)

  面对需要帮助的小孩,血缘这一强大关系,再一次显示了强大的能量。对落水小孩的境遇感同身受,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麻木冷漠地旁观、围观,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责任,家庭关系中的共同体意识,这些美好的品质,并不会因为溺亡悲剧的上演而被遮蔽。

  然而,溺亡悲剧犹如一面镜子,以生命之名告诫和警示我们:在风险社会,救助需要帮助的弱者不仅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担当和勇气,也需要能力和技术。如果没有充足的体力、专业的救助技能和丰富的救助经验,只凭借一腔热血地蛮干,尽管在道德上看上去很美好,却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在传统社会,对见义勇为等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通常采取社会动员的方式,将人们看成一个同质性整体,简单生硬地强调见义勇为的主观意愿,却忽视人们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不仅造成遵守道德规范的成本过高、道德规范缺乏使用价值,也会带来一些意外伤害事件。人们只看重“愿不愿意”,却忽视了“能不能行”,技术视角的缺失,让救助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长期以来,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一直处于“真空地带”。为了避免孩子发生安全事故,他们一开始就采取一种“危险教育”,即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远离危险源、不做危险的事情,却没有在教授孩子救助技能上下工夫。长此以往,当人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不仅缺乏自救的能力,也难以为陷入困境的弱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弥漫着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即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老百姓对于突发的、伤害大的风险警惕性高,而对于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急救培训上存在着诸多短板——不论是公众对急救技术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是急救培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抑或缺乏应有的公共投入,急救培训表面上“没用”,在危急时刻却可能自救、救人。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没有人愿意看到溺亡悲剧的发生,人们的分歧在于如何防止悲剧再次上演。只有改变风险漠视的陈旧观念、提升对急救技术的价值认知、创造一个公众参与急救知识学习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守卫生命。(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